-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党旗领航:众和公司党员用担当擦亮先锋底色


陈志先,中共党员,圣风分公司经理,工程师,众和公司模范共产党员。

胡文龙,中共党员,茂名众和化塑建筑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众和公司模范共产党员、青年岗位能手、先进员工。

朱大群,中共党员,呈驰分公司生产部部长,化工工程师,众和公司模范共产党员,安全勋章、安全先进个人、呈驰三线建设特等功获得者。

赖德君,中共党员,天行分公司生产部副部长,众和公司模范共产党员,HSE先进个人、先进员工。

黄艳芬,中共党员,鲁众华公司分析工艺主管,茂名市三八红旗手,众和公司模范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先进个人、节约之星。
通讯员 梁小杰 阮冰锋 李伊雯 刘昱君 林捷 黄楚皓 钟小平 何健苗 王薇 吴汉梅 梁欣怡
中共广东众和化塑股份公司委员会下设1个党总支,16个党支部,323名党员。公司党委先后获评为广东省“两新”百强党组织、广东省非公党建工作示范点、茂名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奋进征程中,众和公司始终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公司党委聚焦“党员模范树标杆”工程,今年评选出5名来自不同岗位的“模范共产党员”,他们是众和公司各条战线上勇担使命的先锋榜样。
他们中,有扎根生产一线的“掌舵人”,以优化工艺、增产创效的实干突破产能瓶颈;有工程建设中的“匠心标杆”,用专业担当啃下硬骨头,在项目攻坚中实现“零事故”交付;有安全生产线上的“三最铁人”,以“毫厘必较真”的严谨守护装置平稳运行,攻克胶粒水泵堵塞等技术难题;有设备管理领域的“冲锋君”,以敏锐预判消除重大隐患,主导技改推动装置扩能增效;更有分析岗位上的“红旗手”,用99.9%的检测准确率和创新方法筑牢质量防线。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面旗帜,每一份坚守都是一种力量。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奋斗现场,感受“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与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共同汲取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动力。
陈志先:心系安稳志在争先
从2022年7月14日到圣风分公司担任经理那天起,陈志先每天的第一项工作是,坚持到PSA提纯氢装置中心控制室参加班组交接班会,进行连续安全生产挂牌仪式。一个沉稳的身影正对全天的生产任务逐项部署安排、落实职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声音铿锵有力:“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是我们时时放心不下,人人高度负责……”作为生产一线的“掌舵人”,安稳创效早已深深熔铸于陈志先的工作日常。
压缩机是PSA装置的“心脏”所在。2023年8月,突如其来的C401压缩机故障让生产面临窘境。为不影响生产连续性,在缺少备用机的紧急情况下,他沉着冷静,带领技术骨干主动开展设备故障攻坚战,组织各专业迅速吊装机头作业,紧急联系厂家讨论定下返厂维修方案后,日夜兼程,跨越了2300多公里派遣设备专业人员深入山东冰轮压缩机厂监督维修,最终仅用7天时间便完成抢修,硬抢回了618吨氢气产量。
这样的紧急“战役”贯穿他的日常工作:台风暴雨天气导致装置晃电,他率先冲进一线齐膝深的积水靠前指挥;夜幕下,紧急处置高压电跳停故障、遭遇雷击损坏后GDS可燃气体报警器的修复难题……他先后带领技术骨干安全高效完成5次项抢修任务,为装置的长周期运行筑牢坚实防线。
面对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陈志先始终铆足全力在“安全优化生产,提高产量创效”的目标上,带领各专业技术骨干精心研究,通过采取优化4#PSA单元产品氢气纯度的方式,不仅确保产品氢气密度的最大化,更实现全年增产氢气800吨。同时,通过合理优化调整压缩机负荷的策略,在确保压缩机负荷、产品质量、机组运行状态良好相匹配的前提下降低压缩机耗电量,再结合季节性调整循环水温度变化的方法,成功将电单耗由296Kwh/T下降到190Kwh/T的最佳水平。如今,分公司已实现连续3031天安稳生产,效益2次位居公司“争先创优”竞赛板块第二、6次位居第三。
当荣获模范共产党员的喜讯传来,正在中心控制室大屏幕前的陈志先只是淡然一笑,很快又继续投入到新的生产攻坚中。对他而言,鲜花与掌声只是奋斗路上的点缀,他的目光又聚焦在更远的地方——向连续安全生产一万天目标稳步迈进。
胡文龙:工程一线的“党员匠心标杆”
在14年党龄与工程生涯的交织中,胡文龙始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工程建设现场诠释“一个党员一面旗”的内涵。
胡文龙的头衔很亮眼: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注册建造师,4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者,岩土专业国内顶级期刊《岩土力学》论文作者。但最让他珍视的,是工地上那个“协调者”与“守护者”的角色。当化工火炬气改造项目进入冲刺期,他连续4昼夜驻守现场,像精密齿轮般咬合30余个作业环节,实现“零事故”中交;当该公司在某国有企业大型工程项目建设期间面临换帅时,他主动请缨,带着团队在现场吃住4个月;2025年春节前夕,更以17天交出两器三塔预制场的极限战绩。白天穿梭双片区协调班组,深夜审批方案推演风险,混凝土浇筑的凌晨时段,他总用布满血丝的眼睛盯着每一道工序。
父亲生病期间,他每日清晨照顾完父亲,7点前必到工地,深夜下班后又驱车赶回医院陪护。行车记录仪记下他最忙时一天往返炼油、化工、港口4次的轨迹,日均60公里奔波中,化工及炼油片区的早晚协调会他从未缺席。即使如此,他带领的团队实现“零考核”,赢得业主3次通报表彰。“有胡总工在,我们心里就踏实。”施工人员的话语,是对他专业担当的信赖。
在质量管理线上,他是“铁面”守门人。牵头修订QHSE体系时逐字核对规范,推行项目组制改革筑牢制度防线。一次业主为赶工期要求降低焊接标准,他用相关规范条文以及专业数据说话,对低标准和违反质量规范的施工要求据理力争,消除质量隐患。从钢筋间距到混凝土坍落度,每个环节都留下他严谨的足迹,推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率大幅提升。
这位从生产一线成长起来的技术骨干,总把“我来干”挂在嘴边,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他常对同事说:“搞工程就得把每个细节抠到位,这才是该有的担当。”
当他把党员徽章别在工装上穿梭现场时,那抹红色不仅是身份标识,更成了大家衡量工程质量的标杆。
朱大群:安全生产线上的“三最铁人”
清晨6时30分,天刚蒙蒙亮,朱大群已经站在了丁苯透明抗冲树脂装置控制室的主控屏幕前。他专注地查看着报警记录,目光突然在某一行数据上,眉头微蹙。作为生产部部长,他对每个工艺参数都了如指掌,即便是最微小的操作偏差,也逃不过他的眼睛。
“安全生产容不得半点马虎”,这是朱大群常挂在嘴边也一直以身作则的话。他带领部门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推行班组长竞聘上岗制度,让真正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员工脱颖而出。在他的带领下,班组形成了“操作必合规、毫厘必较真”的严谨作风。今年以来各岗位工艺指标控制平稳,工艺报警大幅下降。
2025年初接手呈驰三线装置凝聚单元工艺管理工作时,朱大群面对的是胶粒水泵频繁堵塞,月产量长期卡在2000多吨瓶颈“老大难”问题。他带领团队连续数月扎根现场,通过上百次试验找出症结,创新提出“提速+优化”双管齐下的方案。经过数十次调试,成功攻克困扰产线两年的“顽疾”,不仅将连续生产周期从10天延长至30天,月产量突破3000吨,蒸汽单耗更下降0.6吨,一季度就节省成本约100万元。这一串数字背后,是朱大群们无数个日夜的坚守。
2024年五一假期风雨交加的夜里,刚到家不久的朱大群接到警报立即又返厂。全厂停电,情况紧急,他沉着指挥:“所有人中控室集合!”接着带头冲进了现场。在应急灯微弱的光线下,经过两小时的抢修奋战,终于让生产线重新运转轰鸣起来。
这样的“应急返厂”对朱大群已是平常。大修期间,他连续多日通宵达旦;开车前,他挨个检查阀门、复核参数,确保万无一失。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无论深夜还是节假日,随叫随到。同事们都说:“老朱就没有哪天不守着装置的,干起活来投入得很。”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朱大群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最遵章”的敬畏守住安全红线,用“最用心”的钻研突破技术瓶颈,用“最严格”的标准锻造生产管理铁军。在这片化工热土上,他比晨光更早启程,又比星月走得更晚,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赖德君:能守能攻的“冲锋君”
在天行2-巯基乙醇装置区,赖德君伫立在硫化氢压缩机旁:指尖感应外壳温度,耳际捕捉细微异响,目光锁定仪表数据。这是每日雷打不动的设备“诊脉”。自主管分公司设备专业以来,他以严谨作风在安全生产与效益攻坚的双重战场上,诠释着“能守能攻”的先锋本色。
“只要公司需要,我永远冲锋在前!”誓言铿锵,映照赖德君23年如一日的坚守。初入天行,他白天扎根现场“摸”工艺,夜晚钻研“啃”图纸,迅速成长为装置首代操作能手。在担任班长的16年间,他带领班组累计消除60余项安全隐患,整改33项施工质量问题,所辖班组屡获“先进班组”荣誉。经他培养的技术骨干,现已成为各岗位的坚实力量。
2022年底,赖德君从对位酯项目调回天行分公司,担任生产部副部长。时值2-巯基乙醇装置20000吨/年扩建关键期,他主动放弃所有休假,日夜蹲守现场,统筹设备安装、优化管线布局;及时纠正施工偏差,杜绝材料浪费;更主导实施汽化器安全阀改造、压缩机操作柜智能防护罩加装、设备隐患预警系统升级等多项技改,推动隐患发现效率跃升40%。一次巡检中,他敏锐发现硫化氢压缩机螺栓异常,尽管运行参数未见波动,却触发了他的警觉:“这与对位酯捏合机沙眼隐患的初期征兆高度相似。”凭借惊人的经验迁移和风险预判能力,他执意深挖,最终揪出螺纹断裂的隐患,成功避免了重大安全事故。
“效益源于毫厘之功!”赖德君将降本增效理念深植于每个工作环节。他建立“利旧物资数据库”,修复报废设备80余套;冒着酷暑徒步3公里勘察管线,优化方案削减12项外委;工程签证审核以“毫米精度”严堵漏洞。2-ME装置从1500吨/年扩能到如今20000吨/年,他凭借过硬专业素养累计创效逾40万元。
“装置大修期间,他陪护生病住院的父亲一天,就返回岗位了。”在同事眼里,赖德君的天平总是倾向事业。面对家人的无言支持,他将愧疚深埋心底。
装置不眠的灯火,见证着这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赖德君的身影,带着不变的坚毅,正朝着下一个工作目标稳步迈进。
黄艳芬:分析岗位上的“红旗手”
鲁众华公司分析室里一大早就忙个不停,处处透着严谨的工作氛围。黄艳芬听取交接班汇报,马不停蹄走进色谱室查看前一晚实验数据,为分析数据做“体检”。“取样漏斗保持干燥,避免增加样品水分……”她叮嘱年轻技术员。这苛刻的“干燥”要求,是她以党员的标准把好每日分析数据的第一道关口。
在鲁众华公司碳五分离、异戊橡胶合成装置区,近二十座精馏塔日夜运转。黄艳芬带领团队穿梭其间,以党员的担当筑牢质量防线:原料入厂紧盯检测仪数值,中控分析观察反应釜试样变化,成品检验复核关键指标。一年超五万项的检测,99.9%的准确率的背后,是她作为党员对“精益求精”的执着坚守,为生产提供着精准数据支撑。
她与团队调试气相色谱仪,开发四种全新检测方法,助企业在行业质控赢得话语权。为攻克一个关键指标长达两小时的检测瓶颈,她以党员的韧劲逐秒分解操作流程:重新设计样品前处理步骤,优化升温程序,最终将时间压缩至三十分钟。在原料准入环节,她创新建立的原料风险预警机制敏锐捕捉着大数据曲线的异常波动,将不合格原料拦截率硬生生提升了30%;产品出厂环节,“三级质检”的严谨链条高效运转——班组自检、部门复检、企业抽检环环相扣,出厂效率跃升40%,合格率持续攀升。
节能增效的勋章,由汗水与智慧共同铸就。黄艳芬的指尖不仅翻阅数据,也紧握工具。面对一台信号不稳的老旧色谱仪,她手持电烙铁,在密集的电路板上精准更换元件。十几台经她主导改造的设备重获新生,故障率骤降60%,寿命延长五年,为企业节约设备更新成本数万元。她主导编制的《分析室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内校记录》,细化设备日常点检、定期保养、故障维修等流程,使设备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
在大量的检测数据中,黄艳芬总能精准发现关键问题。这源于她对每一组数据的认真核查,更源于她始终如一的负责态度。作为党员,她明白责任就体现在每一项精密的检测里,体现在为企业生产严把质量关的过程中,用实际行动展现着党员的先锋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