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常心看待高考得失


王平生(电白)
  高考放榜,有人欢呼雀跃,有人黯然神伤。高考成绩,承载着太多的期待与压力。但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都应以平常心面对高考分数。
  高考成绩固然重要,但绝不是衡量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人生道路千万条、条条道路通罗马”。成绩理想,固然欣喜,这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但未来的路还很长,切不可因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满。如成绩不如意,也不必灰心丧气。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赛跑,一次考试的失利,只不过是途中的一次小波折。学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调整心态,重新再出发,做经受得住失败的真正强者。正如一位高考失利的过来人所说:“高考的挫折让我明白,人生的路不止一条,只要有勇气和决心,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家长态度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忽视。孩子成绩无论高低,都应先给予理解和支持。高分不捧杀,告诉孩子成绩只是阶段性的成果,未来还有更多的人生挑战。用“成长型思维”引导,将成功归因于孩子的努力,而非天赋,鼓励孩子在大学继续保持拼搏的精神。若孩子成绩不理想,最该避免指责和抱怨,否则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甚至其他不该有的悲剧。该倾听孩子的心声,助孩子分析优势与不足,一起探讨未来的出路。如挖掘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长,寻找适合的职业教育方向,或支持他们复读,为梦想再拼。一位明智的家长曾说:“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我要让他知道,无论考得如何,家永远是他最温暖的港湾,我们永远支持他。”
  过度关注高考高分,渲染“成绩至上”,会给考生和家长带来巨大的压力,也不利于人才的多元化发展。多些包容、理性的社会氛围,认识到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节点,而非终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能在不同的领域为社会做出贡献。无论是考生、家长还是社会,都应把这次经历当作一次心理成长的契机,激励引导考生从中汲取力量,为未来的人生之路做好新准备。真正决定一个人未来的,不是一次考试的成绩,而是面对挑战时的勇气、面对挫折时的坚韧不拔,以及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