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基层党建激活“百千万工程”“聚变效应”


■记者 王霞 通讯员 杨礼圣
  本报讯 近年来,化州市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创新构建“组织联建、产业联营、治理联动”工作体系,推动村组两级从“各自为战”转向“抱团发展”,激活乡村振兴“聚变效应”。通过“双向培养”机制,化州市将1008名村民小组长发展为党员,同时推选党员担任村民小组长,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力。此外,依托“柏桥讲堂”等平台,组织2480多名村干部开展专题培训,提升现代化建设能力,形成“乡村共治、发展共谋、利益共享”新格局。
  产业联营,强村富民闯新路。针对村级集体经济不均衡问题,化州市探索“集约、共富、合作”三大模式,盘活土地资源39.93万亩,推动村集体与村民“双增收”。合江镇大埇村通过“农光互补”项目,集约土地660亩,实现村集体年收入37.56万元;鉴江街道东方红村引进渔业科技企业,预计年增收150万元。同时,全市发展“微工厂”634家,回引657名乡贤返乡创业,建立“土特产”人才库13316人,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治理联动,共治共享惠民生。化州市以“小网格”“小积分”“小机制”为抓手,织密乡村治理“一张网”。全市划分1570个党建网格,配备1.5万名网格员,实现问题“发现在网格、解决在网格”。推广“积分制”管理,村民通过参与村务换取积分,激发自治活力,如长岭村带动志愿服务2.4万人次。此外,设立“暖心热茶”议事厅,打造长者食堂、儿童书吧等便民设施,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全龄段服务阵地,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
  典型示范,众创模式促振兴。在东方红村、蒲山村等典型村,化州市推行“众议众筹众创”模式,发动村民筹资建设“村BA”“村K”等文旅项目,激活乡村夜经济。通过“政府引导+村民主力”路径,东方红村筹资30万元打造农体文旅融合项目,蒲山村依托千亩火龙果基地发展星空音乐营地,推动“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为“百千万工程”提供可复制经验。
  化州市以党建为引领,推动组织、产业、治理深度融合,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为“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探索出一条可借鉴的“化州路径”。未来,化州市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推动强村富民,绘就天蓝、水清、家美、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