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双减”背景下“立本劳动课程”的创新实践
茂名市育才学校 崔洪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对劳动教育的实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建议。在全面推行“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更是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中提质增效,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茂名市育才学校充分整合各学科的教育资源,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的立本课程体系,赋予劳动教育新时代内涵,打造育才特色的“立本劳动课程”。
一、立本劳动课程的内涵及目标
茂名市育才学校以“立人之本,育人成才”为办学思想,不断完善“立本教育课程”体系,持续丰富立本教育内涵,逐步形成了“立本文化”品牌价值。学校在立本学生、立本课堂、立本课程文化的基础上,整合德育资源,深入挖掘形成了立本劳动创新实践德育课程。立本劳动课程主要以“立人之本,培养幸福少年”为育人目标,以整合德育资源、开展劳动教育为手段,培养新时代“劳动小达人”,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立本劳动课程体系的创新
为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热爱劳动的幸福少年,学校结合立本文化构建了“立本劳动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学会自立、学会助人,做对社会有贡献的劳动者。
依据劳动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立本文化办学特色,为不同年级设计了相应的立本劳动课程,将劳动课程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相结合,让劳动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管理与专业课程之中,从而实现跨学科一体化教育(见图1)。
图1茂名市育才学校立本劳动课程的创新实践
三、立本劳动课程的评价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明确了对学生劳动课程的基本要求。学校以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坚持评价实施一体化、评价信息多维度、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量化易操作原则,采取定性与定量、形成性和终结性、自我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劳动课程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一)评价注重过程性和实践性
主要关注学生在劳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态度和能力进行立体性评价。学生自评、小组评价、班级互评与老师评价有机结合,定性考核与量化考核有机结合。一是学生自评。学生按既定的任务与要求,对自己的劳动态度和成效进行自我检查,作出合理的判断。二是组内互评。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组织成员间交叉评估,重点从学生参与是否主动、协作态度是否良好、对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展开,要求学生共同寻找自身的优劣。三是组际互评。主要考查小组内目标是否清晰,分工是否明确,合作过程是否顺利,劳动成品质量高低等。四是教师评价。教师引领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复盘、梳理、归纳,做好总结,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五是家长评价。劳动教育一体化的理念重视家长的合作参与。家长的评价将给学生带来正面而紧密的激励,并且也提升家长在劳动教学过程的参与热情。
(二)将“劳动素养”纳入学校的综合素养评估体系
发挥综合素养评估体系的教育引导作用,重视学生的劳动技能的实际提高。对各班级劳动教育实行分级考核。对考评合格的学员颁发“劳技教育结业证书”,对取得研究成果的学生发给“研究成果证书”。
(三)在评价实施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
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资料整理,利用流行的短视频进行记录和宣传,用现场直播来进行田园作物的生长观察等,引发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兴趣,激发学生劳动热情,推动劳动教育研究,带动劳动创造幸福的热潮。
四、结语
劳动教育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建设,更有着广阔创造空间。语文、历史、地理、艺术、体育,甚至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自然学科都蕴藏着大量劳动教育素材。在“双减”政策全面实施的背景下,茂名市育才学校因地制宜,构建起“立本劳动课程”体系,并在实践中完善创新,让劳动教育真正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养分,让“创造性劳动”成为劳动教育的时尚,让学生充分理解劳动的新时代价值,从而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研究项目(德育专项)“‘双减’背景下九年一贯制学校实施劳动教育一体化的研究”[课题编号:2021JK⁃DY118]成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