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诗坛名家谈茂名印象(二)







策划:陈珍珍
统筹:柯丽云 柯少鸥
采写:林夏 池榕 陈珍珍 李茜
图片:张波
臧棣
风雨中的荔枝触动我的灵感
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奖者臧棣曾经来茂名看海,环游好心湖,此次赴“诗意茂南·荔枝诗会”之约,是第三次来茂名。作为诗人、热爱生活的人,臧棣每次来茂名,都会通过眼见为实获得新的认知和印象。
这次来到茂名,最先触动他的是茂名的“绿”。因为喜欢植物,臧棣一踏入茂名的土地,就特别留心绿植。他说:“由于地理原因,茂名的景观就是北方人眼中的热带天堂。南北稍一对比,就能感觉到茂名的绿植特别有亲和力,绿荫密布,感觉特别清爽。”
其次,茂名的荔枝“红”也令他很有感触。在茂南的荔枝园里,从未见过的满园的荔枝丰收场景,令他大开眼界。许多品种的荔枝,或火红,或红中泛绿,美丽诱人。不过,更触动他内心的,是荔枝在风雨中的姿态。“看到荔枝经风雨的姿态,我的诗歌的灵感被触动了。”臧棣说,“地上虽有断枝残叶,树上依然硕果累累。这让我觉得,人的成长也应该经受风雨。在风雨中掉落一些枝叶没关系,最重要的,是要有顽强的生命力。”
参观“中国罗非鱼之都”核心区茂南区的罗非鱼产业时,臧棣对罗非鱼的品种和养殖,尤其感到好奇。“参观过程中了解到罗非鱼有很多品种,学到了很多新的博物知识;罗非鱼经过茂名人的细心培育,仿佛终于在岭南找到了新的故乡。”他自信地说,有了这些细致的观感,加上经验的碰撞,一定会激活创作的灵感。
何佳霖
荔枝古树间听见千年乡音
“我是香港诗人何佳霖,非常高兴来到茂名这个充满诗意与灵气的地方……”站在羊角镇禄段古荔园那株1800多年树龄的古荔树下,香港女作家协会会长何佳霖的声音里透露着欣喜。
在古荔园里,何佳霖轻抚斑驳树干,仿佛触及时光的纹理。“能与千年古树对话,在树下品读古人咏荔的诗句,品尝鲜荔的甜蜜——这是最美好的收获。”她由衷感叹,期冀这片承载厚重历史的古荔园,永远是诗心萌发与盛放的沃土。
“一路采风,惊喜不断,茂名的美食食材新鲜,更是一场舌尖上的盛宴!”何佳霖眼中闪着光,“凤凰荔、桂味、冰荔、井岗红糯、妃子笑……茂名不愧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荔乡”,果树品种之多,味道之香甜诱人,满目的视觉享受,令人惊喜!”茂名的美景让她赞不绝口。
徜徉好心湖的旖旎风光,探访罗非鱼养殖基地见证产业蝶变,茂南的蓬勃生机也令她欣喜。她以诗人之眼洞察产业的深层诗意:“拿刀的工人知道/如何使一条鱼名留青史”——寻常劳动者与地方物产,亦可成就传奇。
在即兴创作的《一颗荔枝的前世(说茂名)》中,何佳霖将茂名深情喻为“一首诗的蜕变”,一个城市灵魂的崛起。她坦言,此行最深的震撼,源于古荔园激发的“根系”共鸣,与诗性语言的碰撞。“我们本是古老词汇的子孙,面对千年的树身也能听懂久违的乡音。”这穿越时空的“乡音”,是千年荔枝与古老深厚人文甜蜜的延续,是荔枝诗会上南北诗情与友谊的交响。
黄金明
故乡的荔枝树与美景都在向我讲述新的故事
“我是茂名化州人,虽离开家乡多年,但此次回到家乡采风,感觉到家乡变化太大了,故乡的荔枝树与美景都在向我讲述新的故事。”广东省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广东鲁迅文艺奖获得者黄金明在返乡采风活动中,以诗人的敏锐与游子的深情,重新发现了这片土地的厚重与灵动。
记者跟随黄金明走进禄段古荔园时,他指着园内的一棵古树说:“听说这棵古荔枝树已有1000多年历史,没想到结出来的荔枝也是别样的甜。”“凤凰荔、冰荔……光是品种就让我眼花缭乱。”在荔枝园内黄金明摘下一颗凤凰荔细细品尝,“凤凰荔的香甜、冰荔的清爽,每个品种都有独特的韵味。”这位在茂名长大的诗人坦言,过去对家乡特产的认知远不够深刻。
采风途中,黄金明化身“家乡推介官”,不断向同行外地诗人介绍茂名美食、美景。看到同行的诗人们对茂名的赞叹,黄金明感到自豪和骄傲。“我一直向同行的诗人们介绍我们茂名人的好心精神,在我看来一方水土的美,除了自然的美,还有这片土地的人的心灵美。”
“荔枝的甜蜜、露天矿生态公园的蜕变,背后都有人的故事。”他解释道:“虽然我是茂名长大的,但离开茂名也很多年了。以前对于这个露天矿生态公园的湖不太了解,这次采风活动让我听到了它背后的一些动人的故事。我想这里面还有很多好人,很多好故事,有待我们去挖掘、去推广、去宣传。”谈及此次诗人采风活动,他笑称:“这次采风活动给了我很多灵感,我也会将其创作成诗,向大家推介我的家乡——茂名。”
陈希
茂名荔枝最好吃
“茂名以盛产荔枝闻名,茂名荔枝是我吃过的天下最好吃的荔枝。”广东现代作家研究会会长、中山大学教授陈希在茂南禄段荔枝园边聊边采摘品尝荔枝,当新鲜的荔枝入口惊艳了味蕾,他对茂名荔枝的极高评价脱口而出。
世界荔枝看中国,中国荔枝看广东,广东荔枝看茂名。从禄段古荔园到“五化”智慧果园,陈希冒着风雨穿行于荔林中,全方位感受茂名千年荔枝文化,对茂名荔枝的喜爱溢于言表。他捧着从果园里摘下的一大串凤凰荔,细细欣赏起来:“茂名的荔枝,皮鲜艳无比,赏心悦目;果肉晶莹剔透,洁白如石;口感清甜多汁。”
来到“中国荔乡”茂名,自然可大快朵颐,享受“日啖荔枝三百颗”的惬意,但民间又有“一颗荔枝三把火”的说法。“荔枝吃多了反而不会上火,是真的吗?”采风时,陈希带着好奇与禄段村支书聊天,深挖茂名荔枝文化的点点滴滴。从聊天中,他获得了荔农吃荔枝从来不怕上火的小妙招:吃荔枝后喝点浓茶,或者吃黄瓜干,既能品味荔枝之美味,又能避免上火。
陈希说,这次“诗意茂南·荔枝诗会”,构建了一个非常好的诗歌交流平台。而荔枝是茂名的特产,也是在全世界闻名的。通过这个诗会来宣扬茂名的文化,介绍茂名的山川地理、民俗风情,展示茂名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茂名人民的精神面貌,意义十分重大。
卢丽娟
即使没有诗会 以后我依然会来茂名
“你必须,忽略妃子笑的隐喻/时间的虚无。忽略/历史背后演绎,诗人的赞美之词……”诗人、《风》诗刊主编、安徽省当代诗歌研究会副会长卢丽娟在探访了禄段古荔园后,以《另外一处的生活》为题即兴写了一首充满哲理和隐喻的诗歌。在整个采风过程中,她始终以诗人的敏锐和独特的审美感知挖掘茂名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当地的人文特色。
爬满青苔的古荔树、被风雨打落的遍地荔枝、淋雨采摘荔枝的人们等等,在卢丽娟的镜头下绽放出不一样的美。“这次来茂名的途中,因为台风飞机在空中颠簸,我觉得很新奇。”卢丽娟说,这是她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台风,虽然实际距离很远,但是感受到“被称作蝴蝶的风/正吹动一片云,一片海/一些秘密。”采风过程中,雨水打湿了她的头发和衣服,但她丝毫不在意,品尝着各个品种的荔枝,和诗人文友交流讨论,兴致勃勃地感受“茂名的雨点始终,音符一样跳动”。无论是古荔园还是台风,都成为了卢丽娟创作的源泉。
“即使没有诗会,以后我依然会来茂名。”卢丽娟说,她很早就认识了现居茂名的诗人、《女子诗报》主编晓音老师,却一直缺少来茂名的机缘。藉着参加“诗意茂南·荔枝诗会”的机会,终于如愿。热情的茂名人们和此次充实的采风之旅让卢丽娟印象深刻,诗会结束后,她依依不舍地和工作人员约定未来再见:“因为这里的荔枝,这里的你们,这里的海,甚至这里的风和这里的雨。”
梦亦非
在诗意荔乡触摸茂名的另一面
“虽然我不是第一次来到茂名,但这是让我感触很深的一次行程。”诗人梦亦非表达了对这趟采风活动的感受。此次“诗意茂南·荔枝诗会”采风活动在“中国荔乡”茂名举行,11位诗坛名家远道而来,走进茂名茂南禄段古荔园、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罗非鱼养殖示范基地等地采风,在荔枝的香甜与露天矿生态公园的碧波间,发现这座城市的诗意。
“茂名是诗歌重镇,这里的诗歌力量在广东乃至全国都算比较强大。比如向卫国教授、晓音,是优秀的诗评家和诗人。还有黄金明是我们70后的代表性诗人,也是写了大量的关于茂名的诗歌作品。”
梦亦非表示自己并非初次造访这座城市,“我对茂名的印象很好,这里的美食和美景都让我印象深刻。过去来到茂名,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滨海风光,这一次则是以探访茂南荔枝为主题,边走边看、边听边想,触摸到了茂名的另一面。”他说:“尽管此行恰逢台风天气,但在主办方的带领下,诗人们畅游了古荔园,漫步于矿坑湖畔,在风雨中感受这座城市的另一种美。”
“这次的活动就是将诗意和美景结合在一起,把友谊和诗歌结合在一起。”梦亦非这样形容此次采风的体验。在他看来,茂名不仅是一座宜居的城市,更是一座“充满诗意的城市。”茂名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梦亦非坦言,“露天矿生态公园很美,在古荔园里散步很舒服。这些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景观,也为我的创作提供了鲜活的灵感,此趟采风也为茂名创作了几首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