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听档案说”交通主题档案展开放
展出民国以来200余份珍贵资料及照片
■通讯员 文治平 黄柯 陈春霞
本报讯 泛黄纸页镌刻着信宜交通的百年跨越,无声数据勾勒出山区小城向通衢要道的嬗变轨迹。日前,“请听档案说”交通主题档案展在信宜市图书馆启幕。
该档案展展陈的内容精选自信宜市档案馆馆藏民国以来的200余份珍贵资料及照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梳理信宜从山区小城向通衢要道嬗变的轨迹,全面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信宜交通事业发展成就。展览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困局——数据里的生存史诗。
1947年,信宜全县道路总里程不足600公里,仅通竹筏的水道与每百斤货物每公里800元(国币)的天价运费,让山乡百姓困于生存窘境。1965年运输工具普查数据同显生存之艰:29辆畜力车、396辆货运人力车、1辆营运载货汽车及1辆营运大型拖拉机,几乎支撑起整个县域物流。
第二部分:突围——路网贯通的壮阔诗篇。
镜头转向今朝:洛湛铁路穿山越岭,包茂高速劈开云雾,云茂高速如巨龙蜿蜒,阳信高速建设现场热火朝天。省道S352线如玉带缠绕青山,环东大道双向六车道气贯长虹,乡镇“毛细血管”织就全域通途。信宜市5161.582公里线路密如棋盘,“1小时生活圈”取代“隔山喊话”,冷链车载着山货直通粤港澳,游客循着最美公路探秘云开山脉,产业园区沿交通干线次第绽放。
第三部分:蝶变——路通百业的共富密码。
民国档案中“购置汽车,以利运输,则商业之繁荣可翘足而待矣”的预言,已化作可感可触的现实图景:纵横路网重构产业版图,物流车辆昼夜不息,旅游公路化身致富大道,“道路通,百业兴”,这是信宜向时代交出的优异答卷。
第四部分:传承——流动的文明印记。
本次展览由信宜市委办公室(信宜市档案局)、信宜市交通运输局、信宜市城管执法局、信宜市档案馆联合主办,即日起至6月30日在信宜市图书馆、部分镇街及市直学校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