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创新校地、院地、企地合作模式,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
立足民生借势强翼赋能“百千万工程”


▲信宜玉都新区山水公园。

▲中山六院粤西医院。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信宜学校。

▲信宜市图书馆内,市民倘徉在知识海洋中。
本报记者 张越 通讯员 陈飞虎 高干
粤西青山绿水间,全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之一的“玉都”信宜,正践行别具特色的“百千万工程”新型城镇化创新发展之路。
在这里,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新华发行集团相继助力,华师砺儒高中、华师附属信宜学校、广外附属信宜学校,还有信宜市新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共建区”相继建成投用;
在这里,中山大学与地方通力合作,共建中山六院粤西医院/信宜市人民医院,医院全国排名在1年时间里跃升了480位,进入“三甲”医院行列;
在这里,中建五局、中建八局、中建三局、中电建十一局、中铁上海局、中铁二十三局、中铁七局等9家央企参与县城建设项目比例达80%,玉都新区重点项目基本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
校地、院地、企地的创新合作模式,在借力建筑业央企和“双百行动”推进中,增强了产业吸附力、民生承载力,绘就了山水共融新画卷,擘画了现代活力之城,让当地群众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深入实施“双百行动”——提升文化供给助力城镇高质量发展
教育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驱动力。提升教育水平,能将人口规模优势转化为高质量人力资源红利,为新兴产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形成优质教育的“强磁场”效应,为新型城镇化注入发展动能
信宜认真落实省委“县城要办好高中、做强医院”的要求,全力打造高品质“教育城”。在全省部署推进“百校联百县”背景下,与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华师砺儒高中、华师附属信宜学校、广外附属信宜学校,新增优质学位11400个。
在创新合作办学模式中,3所共建学校的正校长及1名副校长均由高校本部选派任职,引进优质教师资源和先进办学理念、办学经验、管理办法,最大限度满足山区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优质教育需求。
信宜还深度探索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与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合作,采用“政府+企业”运营模式建成全省首个社会化全委托式管理县级图书馆,高标准建成地方传统文化和智能数据高度融合的全新型阅读空间。
新图书馆运营以来,进馆总流量超过112万人次,图书借还总量87万册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总数2080多场次,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学生群体的文化生活。
同时,信宜还以新图书馆为重要平台深化产教融合,与华南师范大学合作,设立“高校图书馆共建区”,每年轮换一定比例图书。携手全市52家中小学,推行“图书馆+学校”馆校合作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
院地合作守护健康——让群众有“医”靠,让人才落户无后顾之忧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医疗服务提升扮演着多维度的核心支撑角色。不仅能够让群众在家门口更有“医”靠,全方位护航居民身心健康,更增强了城镇对高素质人才的虹吸效应,解决人才扎根的后顾之忧。
信宜与中山大学合作,共建中山六院粤西医院/信宜市人民医院,在2024年三级医院年度国考评价中排名提升了480名,指标等级从B前进到B++,进入“三甲”医院行列,加快建设成为粤西桂东区域医疗中心。
在全面提升医院“硬实力”上,投资6.2亿元建成投用医院二期工程项目,新增床位570张。肿瘤防治中心历时10个月建成投用,购置西门子PET/CT、西门子SPECT/CT等先进诊疗高端设备,服务肿瘤患者治疗需求,结束了信宜没有放疗设备的历史,避免了患者和家属长期往返大城市的奔波劳顿。
在提升医院“软实力”中,与中山六院建立高密度柔性帮扶机制,由中山六院遴选精兵强将,派驻院长、副院长等医院管理团队,首批10位高水平专家常驻信宜,发挥“传、帮、带、教”多维度作用,对内部人员开展标准化、规范化、实操性强的专业技能培训,实现先进经验的“带土移植”和医疗技术的“内化吸收”。
2024年,中山六院粤西医院/信宜市人民医院总手术量例次19114,同比增长13.11%;四级手术量3590例次,同比增长40.56%;微创手术3246例次,同比增长18.94%。
央企深度参与城建——“又快又好”成重大项目鲜明标签
信宜在推动“百千万工程”、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从制度和激励政策入手,激发了建筑业央企积极性,深度参与到县城建设当中,相关项目参与度达80%以上,让“又快又好”成为信宜重大项目建设的鲜明标签。
民生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资金保障是重要基础支撑。2023年信宜出台《信宜市推动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走深走实的若干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建筑业企业帮扶资源投入量化积分制度和激励政策,为重点项目建设资金来源拓宽渠道,开启央企地方合作加速度。
在激励政策加持下,信宜引进了中建五局、中建八局、中建三局、中电建十一局、中铁上海局、中铁二十三局、中铁七局等9家央企,合作共建包括交通、公共服务、市政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参与县城建设项目比例达80%。其中,中建五局承建的南玉大道一期项目120天实现通车、担纲设计与施工的怀乡镇美丽圩镇建设工程,均创造了当年动工、当年完工的“信宜速度”。
同时推动的项目还有:新建6个山体公园,打通4条河湖水系,营造自然通风、活动休憩与防洪排涝于一体的蓝绿廊道,构建韧性安全的海绵城市,形成“依山傍水、山城相融”特色。2022年来,投入10.21亿元实施城区锦江河及16条河涌雨污混流老旧管网改造和黑臭水体整治,新增和改造污水管网112.27公里,城市污水收集率从29%提升到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