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茂名观察

让“法治甘霖”润泽乡村振兴


罗本森(信宜)
  据茂名日报报道,“法治赋能乡村振兴”公益活动先后在高州市新垌镇、泗水镇、云潭镇开展,为当地带来了一股强劲的法治春风。活动邀请律师给大家讲解专业知识,围绕农村常见的土地使用管理、土地纠纷等问题,以法律条文为指引,将问题的本质清晰呈现给村民。一位村民感慨道:“以前不懂法,遇到纠纷只会吵架,现在知道怎么用法律解决了!”
  这次活动是深入农村开展普法宣传、推进依法治村、助力乡村振兴的好举措,值得发扬推广。时下,农村普法存在一些盲区,有的农民不知法、不懂法、不守法,有的人因捕捉野生动物或砍伐野生保护植物受到刑罚;更有的人甚至宰杀自养家猪或砍伐自种林木也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付出惨重的代价,教训尤为深刻。这些案件的发生,说明普法工作仍有短板。因此,要创新普法工作,不断推动法治宣传教育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内容创新、方式手段创新。注重依托政府网站、专业普法网站和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等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普法活动,努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法治宣传教育网络,实行面对面宣传,讲清讲透,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这次高州的普法活动,律师还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巧妙转化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针对校园暴力、网络诈骗、性保护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社工们则通过开展有趣的游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大胆表达自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与感悟。
  当今进入了法治社会,各种法律法规都较完善,政府依法管理已落到实处,走向成熟,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触法必受制裁,这是天经地义的原则。政府职能部门要不断拓展“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内涵外延,要在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创新方式,推进课内课外、网上网下相衔接,把每个关键条文讲深讲细讲透,使之入脑入心,积极教育引导干部群众主动学法,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使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进一步增强公民遵纪守法的意识,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始终谨记不越法律的红线,不超越法律的底线。
  不断提高乡村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教育引导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突出乡村法律咨询和公共法律服务指引,发挥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顾问的作用,为群众提供触手可及的法律服务,逐步将与农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