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市那梨村“双轮驱动”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梁郁文 通讯员 陈杨官 董天忠
本报讯 在粤桂交界的青山绿水间,化州市中垌镇那梨村犹如一颗新生的明珠,正以“红绿相融”的振兴密码书写时代答卷。这个地处两广三市交界的革命老区村,依托红色基因传承与奇楠沉香产业双轮驱动,绘出一幅“党建强、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红色铸魂,激活精神动能。古榕树下,南塘口伏击战旧址的红色印记深深镌刻在这片热土。那梨村党支部深挖红色富矿,将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打造成“沉浸式课堂”,年接待参观者逾万人次。通过组建党员讲解队、开发红色研学路线,让革命精神在情景交融中代代相传。每年“七一”期间,全市各党支部、中小学校在此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红色基因转化为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
土地破局,沉香点绿成金。面对土地沉睡的困境,村党总支创新“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党员干部带头流转土地,成功引进天香奇楠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830多亩种植基地。通过“保底收益+务工收入+分红”机制,5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2800元。更带动10余户农户发展庭院种植,形成“基地示范+散户联动”的产业链,预计2025年产业综合产值突破5000万元。
文旅融合,释放乘数效应。那梨村巧打“红绿融合牌”,以红色遗址为核心打造文旅综合体,配套建设农耕体验园、沉香文化馆等特色项目。今年“五一”期间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带动农家乐、民宿等增收12万元。随着环村景观带、革命故事墙绘等20余个项目的落地,“红色研学+生态观光+康养休闲”的全域旅游格局加速形成。
从“守着青山无出路”到“红绿生金富万家”,那梨村的蝶变印证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伟力。如今,这个边陲村庄正以“红色引擎”驱动“绿色经济”,在“百千万工程”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为化州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