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点亮母亲的光
■魏利娟
这些年,我独自在外打拼,母亲依旧在老家守着那片熟悉的土地。虽然说每天可以视频见面、可以电话聊天,更可以通过监控实时看她的动态,但母亲年事已高,实在是不放心她独自生活。于是,我决定将她接到身边,想让她享受一段轻松的日子,免去一人生活的孤寂。
当终于说服她过来,我觉得安心好多。每天我都亲自为她做好饭,陪着她一起吃,闲聊一些日常琐事。吃完饭我就赶紧收拾,让她休息,不让她插手家务,只想让她安享晚年,期待她能感觉到温暖和幸福。
然而,我能感觉到她不开心,脸上的笑容很勉强。每天大多数时候,她都躲在自己的小房间不出来,有几次我进去找她时,甚至看到她在偷偷地抹眼泪。夜深人静时,我多次听到她的叹息声。我问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她几次欲言又止,终于有一天,当我再一次问她时,她犹犹豫豫地对我说,她觉得自己是累赘,不想拖累我们,她想回去。但,她又怕此话一出,惹我们不开心,所以很纠结,这是鼓足了勇气才说出。
我感到了一种无力感,回去后她一个人生活,万一有什么事情谁来照顾?可是,留在这里,她又很不开心,违背了我接她过来生活的初衷。于是,我向好友曼请教,向她倾诉了我的困惑。她告诉我,她曾经也遇到类似的情况。她的婆婆刚搬到他们家时,也是觉得每天无所事事,整天念叨着要回老家。她为了让婆婆适应新的生活,特意找了很多事情给婆婆做。婆婆有了事可做,心情也渐渐变得愉悦,不再抱怨,也不再提回去的事了。她的话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所需要的,并不是单纯的照顾,而是通过某些方式,能够让她重新找回她曾经的价值感和存在感。
我决定照着曼的建议试试看。我开始找一些母亲可以做的事情,虽然这些事情对我来说并不需要她来帮忙,但我知道,这些小小的举动会让她觉得自己仍然是家庭中的一分子。我让她帮忙整理厨房,晾晒衣服,或者教我包饺子的技巧。母亲的眼里有了光,每天都问我,是否还有其他事情需要做。日子一天天过去,母亲越来越乐意参与这些小事,她的眼睛里光彩四溢,精神状态一天比一天好。每次我夸奖她做得好,她总是笑得特别开心,那笑容一看就发自于内心深处。
母亲再也不提回家的事了。她开始享受和我们一起生活的时光,知道我们喜欢吃饺子,经常换着花样包各种馅的饺子。她觉得自己能为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心里充满了满足和喜悦。我明白了,母亲并不是不喜欢这里,而是渴望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对家庭仍然有用,仍然是家中的一分子。
如今,每当我看到母亲笑容满面地为家里做着一些小事情时,我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暖意。她在为家庭付出的同时,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而我,也在这份深沉的母爱中,学会了如何去爱,如何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感知那份无声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