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劳模故事·凝聚奋进力量 ⑨

广东省劳模张恒通:科技赋能绿色农业 匠心凝聚社会担当


  ▲广东省劳模张恒通。

张恒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波 摄

扫一扫 更精彩

本报记者 卢莹洁
  一枚鸡蛋,从鸡舍到餐桌,背后凝聚着怎样的科技力量与匠人坚守?在广东茂名的养殖场里,张恒通用十余年光阴给出了答案——从基层技术员到高级工程师,他带领团队攻克绿色饲料、自动监控、粪污无害化处理与利用等关键技术,让传统蛋鸡养殖转变为自动化技术养殖;从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到带队捐赠43万枚鸡蛋驰援武汉,他以产业之力书写社会责任。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这位“85后”广东省劳模用创新与担当,擦亮农业现代化的科技底色,也让“小鸡蛋”孵出了“大产业”。
  从基层技术员到高级工程师:扎根一线的成长足迹
  2011年,24岁的张恒通从华南农业大学兽医专业毕业,进入蛋鸡养殖行业。彼时的他对养殖技术知之甚少,但凭借扎实的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从杨氏企业的基层技术员成长为广东绿杨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骨干。
  在采访中,刚来到广东绿杨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张恒通提到初期的挑战:“基建和设备建造需要从头学起,一步步学会看图纸、测量地形、设计鸡舍构造。”他白天参与鸡舍施工,晚上研读国内外养殖技术文献,逐步掌握了通风系统设计、水冷降温设备安装等技能。自入职以来,他便矢志不渝地坚守在岗位一线,全心投入蛋鸡养殖技术的革新与研发之中,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十年磨一剑,2021年1月,张恒通被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2020年度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同年11月,他又荣获副高级生产应用(畜禽养殖技术)专业高级工程师职称,成为行业内的技术标杆。
  创新驱动:技术突破引领行业升级
  从零开始,张恒通不断探索研究,因地制宜与团队成功研发出“具有提高蛋鸡产蛋率功效的绿色饲料技术”“规模化蛋鸡场基础养殖技术”“雏鸡养殖环境自动监控关键技术”以及“蛋鸡粪污无害化处理与利用关键技术”等4项科技成果,相关成果申请了5项实用新型专利。
  “饲料配方决定了鸡蛋的营养价值。”张恒通团队通过反复实验,调整维生素、玉米豆粕和油脂比例,研发出“具有提高蛋鸡产蛋率功效的绿色饲料技术”。他提到:“添加硒元素可生产富硒蛋,满足特定营养需求。”通过生产优质鸡蛋,张恒通的工作也保障了粮食安全,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出了积极贡献。
  张恒通带队改良的“雏鸡养殖环境自动监控关键技术”,可实时监测鸡舍温度、湿度和通风量,并自动调节水帘降温设备。他介绍:“夏季通过水帘温控,能将温度稳定在适宜蛋鸡生活的范围内,并且全程仅用水来降温,比空调更环保。”系统还能预警异常情况,如通风不良或设备故障,机器就会自动发出警报,用智能化环境管理数据护航鸡群健康。
  传统的鸡舍容易造成大量的粪污污染,并且清理起来耗时耗力耗能,针对鸡粪污染难题,张恒通引入扇式吹风、PD板式干粪系统、禽畜有机固体废料物智能好氧发酵工艺,除了节能环保外,还为蛋鸡提供了更好的微风环境,同时将鸡粪转化为有机肥。“处理后鸡粪可变成有机肥料出售给农民,用于施肥荔枝、龙眼树,让果实品质更好。”这项科技成果实现了环保与效益双赢。
  责任与担当:以产业之力回馈社会
  张恒通推动的“一字式自动化生产线”改变了传统养殖模式。自动化收蛋系统通过“中央集蛋器”智能分拣设备确保每枚鸡蛋清洁达标,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过去需要大量人工挑拣鸡蛋,现在每个步骤只需几人操纵机器装箱即可完成,我们致力于保障高品质的鸡蛋供应,助力保障粮食安全。”他指着生产线介绍。现在日产鸡蛋60吨的广东绿杨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张恒通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才培育的重要性。他倾力锻造出一支“技术尖兵+协作标兵”的复合型养殖团队,并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与华南农业大学共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构建从理论教学到产业实践的人才培养闭环;联动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打造“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千万工程”的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推动技术迭代与人才培养。他参与华南农业大学的“蛋鸡无抗养殖技术推广与应用”项目不仅斩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更带动全产业链向绿色健康养殖模式转型升级。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张恒通始终致力于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培训。他通过定期举办技术讲座、开展实地操作指导,向养殖户分享前沿的养殖技术与管理经验,助力养殖户提升生产效率和蛋品质量,这不仅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养殖水平,更通过技术传承推动农业知识在乡村扎根。张恒通的努力,让先进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筑牢了人才根基。
  2020年武汉疫情防控期间,他组织捐赠43万枚鸡蛋驰援前线;2022年,公司再次向曹江镇捐赠抗疫物资。“鸡蛋虽小,却是我们能做的实实在在的事。”他简单的话语背后,是农业人的社会责任感。“捐赠那天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了装车。”他的务实作风感染了整个团队。如今,他管理的鸡舍从一人管5000只鸡扩展到5万只。“农业需要技术,更需要坚守一线的人。”他总结道。
  “知农爱农,强农兴农”,这不仅是张恒通的信念,更是十余年扎根农业的写照。从技术革新到产业升级,从抗疫支援到公益助农,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劳模的担当。正如他在采访中所言:“设备再先进,最终要靠人。乡村振兴,既要脚踏实地创新,更要抬头看路谋发展。”未来,他计划将智能化养殖模式推广至全国,让更多农民受益,让更多人吃上安全、优质的鸡蛋。这枚“品质蛋”里,承载着一位农匠最朴实的初心与最坚定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