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释放动能

市国资公司奋力书写转型升级答卷


市国资公司组织下属机动车检测公司开展技能大比拼。

本报记者 严志强 通讯员 周鸿鹏 林海辉 林晓妍
  近年来,茂名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下称“市国资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59”工作思路以及市国资委重点任务,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奋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为服务国家战略和茂名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深入培根铸魂,凝聚改革向心力
  以党建促改革,市国资公司“聚力强基”夯实基层战斗堡垒。针对下属企业党组织未实现全覆盖的问题,市国资公司以富达公司、和立公司、机动车检测公司、茂创公司、茂煌公司和康森公司等企业党员为基础,分别组建富达和茂创联合党支部,实现党组织对所属企业100%覆盖。以“五强五力”为抓手,撤并下属公司16个党支部,重新组建2个党总支5个党支部,解决了一些企业多年来的历史问题。紧接着,运用“提质创优”激活党建融合引擎,组建党员先锋队、党员突击队,鼓励党员干部立足岗位争先创优,在项目建设、业务销售、乡村振兴、实施“百千万工程”以及安全生产等方面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推动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
  此外,市国资公司紧抓组织廉政建设,重拳出击反腐整治,对违反政治纪律、管理不力、造成企业多年亏损的4家企业主要领导实施免职和调整,并把相关违纪线索移交纪检部门,始终保持高压不松劲、震慑不停步的反腐败斗争态势。
  聚焦提质增效,夯实管理压舱石
  市国资公司坚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总基调,优化传统产业。针对大环境下传统产业市场竞争力持续下降的情况,市国资公司领导班子果断决策,积极采取措施动真碰硬打出改革“组合拳”,把历史问题逐一梳理,分类施策。
  对市公安局划转的7家企业实施同业重组整合,通过整合配齐配强企业经营班子、实施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加大开展考评激励等多项攻坚行动,消除企业内耗,抱团发展,形成安保押运、机动车检测、驾培、建筑等链条式产业集群。
  对多年来亏损严重的2家下属企业,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瘦身健体,整改历史遗留不合理服务合同,引入第三方合作经营,搞活经营模式,2024年年末2家企业亏损大幅度减少。理顺、攻克企业历史遗留“堵点”“难点”问题,改善转型发展内部环境。通过“抓前端、治未病”的原则,理顺多年来7家原公安企业办公场所没有保障、经营利润上缴机制不合理、政府购买服务费被拖欠等制约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帮助企业轻装上阵。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了市国资公司历史遗留涉4.76亿元的工程项目款问题,有效化解企业经营风险。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把信访工作做细做实,积极处理99家破产清算“僵尸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稳定发展内部环境。
  持续提升管理水平。完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形成了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董事会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公司治理机制。持续对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率先在我市市属国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施差异化薪酬,探索超额利润分享、贡献激励等中长期激励工具,推行全员绩效考核与末位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落实企业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机制。建设财务结算中心、实行财务会计集中核算,规范财务收支管理,严控成本支出。做好人才支撑,优化人才管理,积极探索“人才飞地”建设,破解企业引才育才困局。
  聚力新赛道,激活发展新引擎
  国资国企抓经营是核心要务,市国资公司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积极开辟经营的新赛道。
  布局医药保健、医疗器械大健康产业板块,赋能我市医疗事业改革高质量发展。实施“智慧中医AI诊疗服务项目”。与巨头科技企业合作,推动我市智慧中医AI服务诊前、诊中、诊后全面覆盖,打通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千家万户受惠高端的智慧中医AI诊疗,实现城乡“智诊平权”。扩容提质市县区社区医疗机构中医诊疗水平和提升科研教学能力,打造高效益性、创新性、可持续性与可复制性的茂名市数字中医示范区,加快开发推广至粤西、二广地区,争取在5年内实现项目整体上市。推进组建茂名市医药检验中心。利用国企平台优势,推动区域医疗检验资源整合,统一检测标准、共享高端设备和技术团队,实现区域医疗检验数据跨机构互联互通互认,减少基层医疗机构重复投入,降低患者诊疗成本。根据2024年我市医学检验和病理诊断市场规模预计为15亿元,该项目预计短期收入约5000万元/年,中期约3亿元/年。建设区域性医药配送供应链(SPD)项目。成立国有医疗器械、医药供应公司,开展医疗器械、医药集采配送业务。目前该公司已陆续中标多个医院、医疗机构采购项目并已开始供货,发展态势良好。
  筹备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助力“百千万工程”。成立储备林公司,推进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项目拟投资20亿元,利用储备林金融政策工具属性,挖掘我市林业资源碳汇交易、林下经济、康养、生态旅游等产业,撬动我市价值近千亿元绿色可再生能源产业链。
  加强招商引资,厚植转型发展势能。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强化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引入巨头风电公司合作建设我市3918MW乡村振兴分散式风力发电项目,预计投资额为235.08亿元,项目建设覆盖茂南、化州、高州、信宜、电白等县区。项目利用储备林的土地、林地资源,采取“林场+风电+文旅”进行开发建设,带动当地旅游业、服务业发展经济,并引入下游产业集群,创造就业岗位,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布局国有物业管理板块,打造国有物业管理标杆。成立国有物业管理公司,接收管理央企移交的“三供一业”分离资产和业务。与佛山国有物业管理公司合作,进军市政环卫保洁、绿化业务,推动整合我市医院、学校等公共物业资源实行“一盘棋”运营,实现国有资产增值和民生服务双提升。
  经过一系列措施,市国资公司连续两年超额完成市国资委下达的经营利润指标任务,2024年末净利润848.82万元,同比增长320%。经营效益稳中有升,新产业板块蓬勃发展,挑起转型升级大梁,为我市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