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讲述劳模故事·凝聚奋进力量⑦
为了荔枝更甜、荔农更富、荔乡更美
南方电网广东茂名高州根子供电所助力中国荔乡高质量发展

▲供电所工作人员正在向附近居民派发用电安全知识传单。

▲程馨谊所长接受记者采访。

▲电力工人正在变电箱旁作日常巡检工作。

扫一扫更精彩
文/图/视频/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霞 吴昊 通讯员 叶泽
暮春的高州根子镇,山头处处泛绿,青果挂满枝头。绿海中的乡村,在阳光的照耀下,如串串珍珠相连,好一派美丽乡村的景象。
近年来,南方电网广东茂名高州根子供电所,以高质量党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打造“整线成片”标准化治理标杆,在农网升级、产业服务、技术创新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助力中国荔乡经济和民生高质量发展。
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南方电网广东茂名高州供电局根子所荣获“广东省先进集体”称号。日前,记者走进根子供电所,探寻荣誉背后的故事。
勇担使命:打造农网现代化标杆
2024年,面对荔枝产业集群发展带来的用电负荷激增挑战,根子供电所承接全省首个整镇“整线(成片)标准化治理”试点任务,统筹7500余万元资金,系统性推进中压网架完善、农网升级改造等工程。
时间紧、任务重,如何落实呢?刚接到任务时,根子供电所党支部书记程馨谊陷入了沉思。此时,她心想更多的是如何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用实招、硬招去落实该项工作任务。
“把党建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起来。”在支部大会上,经大家集思广益后,根子供电所党支部便首创了“党建+网格化服务”的攻坚模式。党支部将全镇划分为7个党员责任区,组建“1名党员+2名技术骨干”的攻坚小组,将片区内施工力量协调、建设用地沟通、群众关系处理等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党群攻坚队解决,落实“挂图作战”和“红绿灯”进度管控机制,牢抓施工质量、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仅用时35天聚力攻坚完成标准化治理43个项目的投产,探索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网格化规划、标准化建设、智能化运维”经验体系。
记者了解到,在政府与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根子供电所成功建成全省首个整镇整线(成片)标准化治理示范点,共改造台区104个,新建台区51个,全镇户均容量从1.92千伏安提升到4.08千伏安,实现电压合格率100%,配网结构全面优化,彻底解决低电压、重过载等历史顽疾,供电领域的“柏桥实践”为荔枝龙眼特色产业和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强劲电力支撑。其治理成果入选国家能源局主题教育典型案例,并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央媒专题报道。
党建引领:锻造改革创新队伍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结合“整线成片”标准化治理专项工作为契机,根子供电所党支部建立“党建+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模式,在实战中锻造一支改革创新的队伍。
“为了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程馨谊说道,为保障电网改造顺利开展,提前做好线路设备隐患黑点摸底排查,去年春节期间,她和党员干部主动放弃休假时间,用时12天完成根子5条10千伏线路和168个台区地毯式全覆盖排查,共发现问题4095个。
在此基础上,根子供电所将无法通过专项工作解决的重难点问题单列出来,由7名党员技术骨干认领攻关,切实将“问题清单”转化为“责任清单”。累计完成治理“三线搭挂”隐患891处,消除涉电公共安全隐患52项,在柏桥村建成“三线搭挂”整治示范路,成为“三线搭挂”整治的优质样板。
同时,供电所鼓励员工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创新,率先在10千伏线路关键位置安装故障指示器,故障定位效率提高70%;选取了3个水浸风险较高的台区安装南网电力鸿蒙系统,在线监测洪灾、山火等自然灾害,实现智能预警与快速响应;针对荔枝产业用电季节性波动的特点,创新采用快速换相开关三相不平衡治理装置,可自动调节负荷相序,有效解决荔枝季前后三相平衡波动较大的问题。
服务发展: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要服务好地方经济发展,必须先找准定位。”程馨谊说道。立足根子镇“中国荔乡”定位,根子供电所精准对接国家级农业发展需求,为当地特色产业定制电力方案,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动能。
聚焦荔枝产业“冷链仓储、电商物流、深加工”等全链条定制“一村一策”用电方案,该所通过开通农业生产“绿色通道”、实施线路特巡特维等12项专项服务,其首创的冷链仓储“弹性容量”计费模式,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3%。一系列措施,支撑特色农业产值年均增长15%,荔枝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25亿元,助力根子镇加速向世界级荔枝特色小镇迈进。
全力推进新时代乡村电气化建设,共完成茅坡村委会21个台区的新建或改造。积极为当地159家企业电气化改造提供便利服务指导、上门用电检查,全年可完成电能替代约22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181.56吨二氧化碳,同比提高94.27%,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施“三线整治”美丽乡村计划,组织志愿者彩绘配电箱、环网柜,将电网设施融入国家4A级风景区建设,实现电网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
根子供电所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队伍建设为本、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形成了特色的整线(成片)治理模式、党建融合实践及供电服务经验,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注入了可复制推广的根子“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