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改革启示 智启党媒未来

2025“AI赋能 提高主流媒体传播力”暨“百家党媒菏泽行”活动圆满举行


菏泽市容市貌。

  2025“AI赋能提高主流媒体传播力”暨“百家党媒菏泽行”活动启动。

活动围绕人工智能如何为党媒赋能展开深入探讨。

参观鄄城黄河滩区迁建展览馆。

实地了解菏泽鲜切花产业发展情况。

参观山东盛世芍花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的花田。

汉服是菏泽曹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菏泽“熊猫工厂”采用源自当地的非遗裘皮技艺制作仿真熊猫玩偶。

参观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菏泽老城区夜景。 (本版图片由菏泽日报社提供)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昌明 梁剑云
  牡丹余香犹存、芍药花开正艳。4月28日上午,2025“AI赋能提高主流媒体传播力”暨“百家党媒菏泽行”活动在山东省菏泽市正式启动,活动旨在探讨人工智能如何为党媒赋能,探索媒体融合的新路径,研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之道。中国报业协会、山东省报业协会有关方面负责人,部分中央、省级媒体负责人、省级报业协会负责人,包括茂名日报社在内的部分全国城市党报集团社长、总编辑及新媒体、融媒体部门负责人,新闻传媒领域的高校、研究机构代表;菏泽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牡丹芍药种植、加工企业代表等参加活动。
  中国报业协会副理事长潘梅在启动仪式上表示,菏泽是“中国牡丹之都”,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产业优势依托AI赋能,为本次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搭建了广阔的舞台。当前,人工智能被视为重塑中国经济、社会和技术生态的关键驱动力。活动将系统解析AI技术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实践,分享AI赋能报业转型的成功案例,共同探讨媒体融合的新路径,并在调研中感受这片热土改革创新的时代脉搏。希望大家用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讲好菏泽故事,传播好菏泽声音。
  中国日报社技术中心应用研发处刘颋以《国传智能解决方案》为题、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方增泉以《融合新闻策划AI应用系统》为题进行了交流分享;菏泽相关部门负责人就牡丹芍药产业发展、汉服产业助力乡村振兴、AI赋能下的智慧教育和医疗等进行了交流;内蒙古兴安盟融媒体中心与菏泽日报社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活动期间,与会嘉宾观看了菏泽城市宣传片,先后参观了山东稻香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百盛万福现代农业产业园、曹县E裳小镇、有爱汉服产业园、黄河文化法制广场、鄄城县旧城镇六合新村、尧舜牡丹产业园、盛世芍药花智慧农业产业园等企业和与黄河滩区治理建设有关的场所。大家走进“中国牡丹之都”,领略华夏霓裳的国潮魅力,见证黄河滩区迁建的幸福图景,解码“富贵之花”如何绽放为“富民之花”,感受文化根脉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
  茂名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车永强在接受《菏泽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给媒体行业带来了深刻变革,本次活动以“AI赋能”为主题,可谓恰逢其时。在“AI赋能提高主流媒体传播力”研讨会上,行业专家与同行们围绕大模型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应用、新闻从业者的不可替代性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令人受益匪浅。此次菏泽之行,为茂名日报与菏泽日报搭建了沟通交流的桥梁。尽管两地相距甚远,但在报业发展方面存在诸多共同之处与合作空间。可从“三共”发力:一是内容共建。联合策划“沿着纬度看振兴”系列报道,对比粤西与鲁西在农业现代化、海洋经济与内陆经济中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开设“茂菏视窗”专栏,定期交换地方文旅、产业专题报道。二是技术共研。共建AI技术试验田,菏泽在政务融媒体开发、茂名在涉农信息服务上各有优势,双方可联合申报智媒技术课题。三是人才共育。建立“双城记者交换计划”,选派骨干参与对方重大主题报道,在实战中推动南北视角交融。
  菏泽古称曹州,因南有菏山、北有雷泽,得名菏泽。2000年6月撤地设市,辖7县2区和1个省级新区,面积1.22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30万,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原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是中国牡丹之都和戏曲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菏泽文化底蕴深厚,传说是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先为商汤之京畿,继属曹国之疆土,历史上数度成为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享有“天下之中”美誉。祖源文化、黄河文化、水浒文化、牡丹文化等交相辉映,伊尹、孙膑、范蠡、曹植等历史名人群星璀璨,存有尧王墓、舜耕历山、蚩尤冢、刘邦登基坛等古迹100多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2项、居全国地级市前列。菏泽红色文化基因厚重,抗战时期开辟了鲁西南、运西、湖西3个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两度成为冀鲁豫边区首府,刘邓大军在此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菏泽物产资源丰茂,粮食总产约占山东全省的1/7,蔬菜约占1/10,瓜果约占1/4,是山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袋子”“菜篮子”“果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