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
文明旅游绘就生态画卷 工业遗址焕发绿色新生

■记者 文华春
本报讯曾经满目疮痍的露天矿坑,历经十余年“引水、种树、建馆、修路”的生态攻坚,如今已蝶变为宽广的“城市绿肺”,成为工矿遗址生态修复的典范。五一假期,市民游客漫步碧波荡漾的好心湖畔,穿行于紫花风铃摇曳的步道,用文明足迹丈量这片“南方油城”的绿色奇迹,尽情享受这身边的美丽风景。
文明旅游蔚然成风
五一假期首日,尽管下着雨,但前来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游玩的人还是不少,公园内新开通的“油城号”环湖观光小火车更成为热门打卡点(如右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颜东摄)。记者在露天矿博物馆门前广场看到,市民游客撑着雨伞,有序排队购票,然后一个接着一个上车,秩序井然。车厢内轻声细语,孩童在家长引导下安静观景。大多数游客自觉携带垃圾袋,把各自产生的垃圾装好,主动放进垃圾桶。从环湖路到旁边的各绿化草地,都十分整洁干净;湖畔摄影爱好者遵守“不跨越围栏、不惊扰候鸟”公约,用镜头记录黄鹤翩跹、白鹭栖息的生态画卷;而车辆则有序开进停车场停放,路边基本没有乱停乱放的车辆。市民李女士赞叹:“十年前这里还是矿渣山,如今既能坐小火车轻松赏景,又能带孩子学习环保知识,文明旅游让我们体验更美好。”
文明旅游共筑生态家园
露天矿生态公园以“生态+工业+文旅”模式持续升级体验:观光小火车串联露天矿博物馆、油页岩地貌展示区等10多个站点,让工业遗产“活起来”;环境教育基地年均接待数万人次研学,通过废水净化实验、石油科普课堂播撒绿色种子。新增的观鸟科普长廊,以实时监测屏幕展示黄鹤、苍鹭等30余种鸟类动态,引导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生态保护意识。“文明旅游不仅是行为规范,更是对生态修复成果的珍视。”公园管理处有关人员表示,未来将依托智慧导览系统细化游览指引,增设生态志愿者服务站,并联合周边景点开发绿色研学路线。如今,市民亲手栽种的树木已亭亭如盖,全民植树日、世界环境日清洁行动等好传统延续10多载,见证着露天矿从“工业伤疤”到“生态明珠”的文明进阶。
这个夏天,让我们共乘开往绿色未来的“油城号”,在湖光山色间续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