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非遗半小时盛宴第五场

高州木偶戏:行走方寸舞台 技艺代代相传


《贡荔飘香》节目。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付思明 摄

■记者 卢莹洁
  本报讯
4月19日晚,茂名文化广场大舞台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栩栩如生的木偶在光影中翩然起舞,婉转的粤剧唱腔与激昂的锣鼓声交织,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非遗盛宴。由市油城老年大学联合市创文巩卫办、市文化馆、中共茂南区委宣传部、中共高州市委宣传部、高州市文广旅体局主办的“茂名非遗半小时盛宴·第五场”在此隆重举行。数百名市民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国家级非遗——高州木偶戏的独特魅力。

  高州木偶戏:方寸舞台演绎百年春秋
  高州木偶戏,又称“鬼戏”,源于明代万历年间传入的福建布袋戏,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它以“琢木为偶”为特色,木偶以细软枝松雕刻而成,经彩绘、装潢后活灵活现,可完成开扇、舞剑、斟酒等高难度动作。表演时,一人分饰多角,操控木偶、唱腔、乐器,堪称“指尖上的绝技”。
  当晚,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曹章玲登台讲述了她与木偶戏的半生情缘:“我从事这行已有49年,我的大半生都奉献给了木偶表演艺术。”据她介绍,高州木偶戏分生、旦、净、丑等行当,服饰、脸谱各具特色,剧目多取材历史与神话,以白话唱腔搭配锣鼓、唢呐,形成独特的“木偶腔”。目前,高州拥有近80个木偶戏班、300多名艺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2名,并成立木偶戏传习所,推动这一艺术走向世界。

  经典剧目轮番登场,观众直呼“过瘾”
  随着主持人揭开序幕,首场剧目《梦会太湖》带领观众穿越至春秋战国。木偶“范蠡”与“西施”在太湖畔相会,衣袖翻飞间,哀婉的爱情故事令人动容。紧接着,《贡荔飘香》以高州荔枝为引,通过木偶的灵动演绎,展现荔乡风情与岭南文化的交融。
  压轴节目《冼夫人练兵》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木偶“冼夫人”身披铠甲,手持长枪,与“士兵”对打、架刀,动作行云流水。连眨眼、兰花指等细微表情亦栩栩如生,现场掌声如雷,不少市民举起手机记录精彩瞬间。

  零距离体验:指尖技艺需代代接力
  “木偶看着轻巧,操控起来可真不容易!”在互动环节中,曹章玲邀请观众上台体验木偶戏基本功,现场观众们纷纷踊跃报名。在曹老师的指导、手把手传授下,体验者亲身体验了托举、签子、台步等木偶戏基本功(如右图),几个动作下来,就已感受到木偶艺术的魅力,也让观众体验到非遗技艺的高超与不易,对非遗传承有了更深的理解。市民张女士感慨:“艺人要练几十年才能登台,非遗传承真的需要一代代人接力。”

  文明问答添趣味,非遗知识入人心
  活动尾声的“文明知识有奖问答”环节巧妙融合非遗与城市文明。“高州木偶戏起源于哪个朝代?”“过期电池属于哪类垃圾?”等问题引发热烈抢答。答对者获赠丰厚礼品与景区门票。市民陈先生笑道:“既学了历史,又长了知识,这样的活动应该多办!”
  非遗不能只留在博物馆,要让年轻人觉得“酷”。活动现场,不少家长带着孩子驻足观看,木偶戏的悠长韵味在他们的心中回荡。这场半小时的盛宴,不仅是一次视听享受,更是一场跨越古今的文化对话,让非遗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