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调解促邻里和谐
案后回访维护“她”权益
■记者 周燕红 通讯员 麦丽霞 陆祉羽
本报讯 “看到你们来,感到很温暖,我心就更踏实了!”这是一起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案调解成功后,女当事人邱某看到法官前来回访时发出的感慨。
2024年底,邱某与邵某因土地纠纷发生争执,后邱某被邵某打伤,经鉴定邱某伤势为轻微伤。公安机关依法对邵某的违法行为作出行政拘留并罚款的处罚。案发当日,邱某被送往医院治疗,期间住院23天。因要求邵某赔偿未果,原告邱某向电白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邵某赔偿其各项损失20994元。
电白法院立案庭接收案件后,考虑到该案涉及邻里关系,为妥善化解矛盾,承办法官便联系双方当事人调解,被告邵某表示同意调解,但希望可以降低赔偿金额。经过法官耐心沟通后,双方初步达成调解意向。然而在准备签订调解协议当天,双方又因琐事发生激烈争吵,调解一下陷入僵局。
承办法官考虑到,这不仅仅是一起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案,更是涉及邻里关系,双方本已同意调解却突然反悔,想必是因为双方都咽不下那口“气”,想要破冰还得从情绪上入手。眼见双方情绪逐渐激动,法官果断采取“背对背”的调解模式,分别与双方当事人沟通。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以法为基,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充分释法说理,缓和对抗情绪。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双方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握手言和。
为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电白法院主动联合当地妇联对邱某开展案后回访。来到邱某住处,法官询问邱某,“身体恢复得怎么样?双方的邻里关系有没有缓和呢?”邱某回应表示已经好多了,目前双方已经回归正常生活,自己可以安心生活。
回访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对邱某进行了普法教育,以通俗易懂的话语,向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妇女权益保护法》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其作为女性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寻求帮助,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电白法院将继续发挥审判职能,延伸司法触角,加强与妇联沟通协作,深入建立联动机制,与妇联组织联合调解、定期回访、跟踪救助,推动全社会尊重和保障妇女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