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电白筑牢“四个”阵地
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走深走实

开展“三爱”主题教育,讲好“红色”故事。
■通讯员 吴显新 林伟荣
本报讯 电白区关工委通过近年实践和探索,把筑牢校园、文化、“红色”、创业培训等“四个”阵地作为基层关工委的主要工作平台,发挥了广大“五老”在教育、引导、保护、关爱青少年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目前,已建有区、镇、社区、村和学校的关工委“五老”工作室33个、青少年活动功能室62个、青少年国学基地12个、“红色”教育基地11个和农村创业青年培训基地16个,参加上述阵地建设的“五老”和志愿者3500多人。
筑牢校园阵地
2023年以来,电白区关工委先后在汉山学校、电白一中等16间学校建立了关工委“五老”工作室,落实必要的办公设施,并建立了一套制度,定期组织“五老”开展学习、工作交流和研讨等活动。该区关工委顾问、企业家张成玉多年来为母校山前小学建校、办图书馆和“五老”工作室捐款,共计600多万元。老律师沈汉担任岭门中学等学校“五老”工作室顾问,定期为青少年讲法制课,进行禁毒、网络安全和预防电信诈骗、校园欺凌等宣讲。各学校关工委配合区关工委讲师团,根据学校实际,宣讲《学公报,明方向,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等专题课,去年以来该区“五老”进行各种主题宣讲活动226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超10万人次,取得较好效果。去年组织中小学生参加“扣好诚信的扣子”全省青少年儿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征文活动,获得省初中、小学组三等奖学生各1名;获得茂名市级表彰的学生29名。区关工委成员到各学校为获奖学生进行颁奖,由老专家作获奖文章点评、老书法家和诗联专家赠获奖者嵌名联等,从而激励青少年继续努力学习进步。
筑牢文化阵地
该区关工委顾问骆明振等一批“五老”在沙院镇葵园村建设了仁风国学文化研究院和书画博物馆,挂牌成立了“电白区关工委青少年国学教育基地”,着重为青少年免费开展诗词、楹联、书画教学活动,每年近百场次,参加活动的青少年每年达3000多人次。各基层关工委都在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乡村建立了国学教育基地和中华武术文化教学基地,组织青少年开展相关活动。林头镇关工委“五老”在历史文化名楼“世德楼”建设了好家风教育阵地,每年接待前来参观学习的青少年超2000人次。
筑牢“红色”阵地
该区关工委“五老”深入革命老区,挖掘、整合“红色”资源,对高圳车等十多个革命遗址进行修缮,并编辑出版了《实践中学学生运动史略》等书籍10多本。各镇关工委以上述“红色”教育基地为依托,重点配合学校开展“三爱”主题教育,增强了青少年对革命传统的认知,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去年以来,该区各级关工委组织青少年参观“红色”阵地,讲好“红色”故事活动共计96场次,受教育的青少年超10万人次。
筑牢创业培训阵地
该区关工委紧紧围绕省、市、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工作部署,发挥“五老”作用开展农村创业青年培训工作,先后创建了粤丰盈、万长种养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农村创业青年培训基地。观珠镇“茂名瑜丰沉香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全国最大的沉香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挂牌成立了“电白区关工委农村创业青年培训基地”,组织该区农村创业青年参加沉香产业人才培训班,推动沉香产业聚集发展。退休回家乡观珠镇的廖寿伦等一批“五老”,在区关工委鼓励下,以自身的经验、威望和影响力带动广大农村青年创业,并整合资源,着力打造沉香成为电白农村产业振兴的龙头,目前该区沉香产业年产值近50亿元。去年,区关工委还连续举办了两期农村创业青年抖音电商人才培训班,共有236名农村创业青年参加了培训。同时,电白区农村创业青年联谊会每年多次组织参观学习交流活动,近日到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黄岭镇南清村实地考察,共同研讨兴业富农新路径。大批青年通过培训和交流,学到了更多的科技知识和管理、营销经验,获取了更超前的信息,拓宽了致富渠道,成为乡村振兴人才,有较强“双帮”能力。电白区农村创业青年联谊会会长、沙琅镇谭儒村关工委主任朱雄伟带领村民兴办谭儒种养合作社,深耕农业沃土,仅萝卜种植业及加工业年产值达4200万元。谭儒萝卜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创业青年林秋怡担任泽丰园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带领村民勇于创新,引入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等加工果蔬制品,为成功实现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出很大贡献,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五年来,从创业青年成长为基层组织接班人的有273名。
“四个”阵地各具特色,成为新时期电白关工委“五老”服务青少年的优质平台,推动了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并继续走深走实、见行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