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以“三化”提“三度”
不断激发社会组织治理新活力
■记者王霞 通讯员许锋
本报讯 近年来,市民政局坚持加强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以“三化”工作法积极搭建社会组织服务社会治理工作平台,从三个维度不断激发社会组织新活力。目前,全市社会组织2947家,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0%写入社会组织章程,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链接“百会帮百镇”项目195个,链接“百社联百村—助力百千万工程”项目147个。市塑料行业协会党总支、市应急管理协会党支部先后被评为第一、第二批全省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
强化党建引领,提高规范管理力度,增强社会组织政治执行力。将党建工作嵌入社会组织工作全过程,落实“六同步”,实现社会组织成立登记、章程核准、年检年报、专项抽查、等级评估、教育培训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同步。将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社会组织章程。按照“管行业就要管党建”的要求,推行党建工作承诺,登记管理机关协同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压实责任,督促指导归口管理社会组织常态化开展“双同步”,推动社会组织“两覆盖”更有效。市社会组织党委选派18名党建指导员联系137家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成立茂名市社会组织妇女联合会增强做好群众工作;74家协会商会率先开展社会组织诚信自律承诺活动,102家行业协会商会探索建立社会组织信用专员制度等,保障社会组织发展与安全。
优化工作模式,提高社区服务温度,增强社会组织亲民服务力。依托“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生动实践,积极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探索将社工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有机结合起来,充实社区服务力量。全市17个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先行点共培育社区服务骨干1345人,引导依法登记社区社会组织8个,备案社区社会组织355个,凝聚社区服务志愿者近600人。一方面,培育志愿者队伍,组建了“一老一幼一妇”三支志愿队,推进了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另一方面,探索创新“社工+志愿者”专业+志愿新模式,统筹开展精神健康服务,如高州市长坡镇社工与志愿者协会,探访特殊群体提供心理疏导与支持超过500人次,精神救助个案36例,其他个案救助超200例,受到当地群众充分认可。
深化链接资源,提高主动参与广度,增强社会组织项目推动力。围绕贯彻省委、市委工作部署,聚焦“头号工程”、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充分发挥社会组织链接资源、项目优势,寓管理于服务,以章程为遵循落实民主管理,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成立登记社会组织220家,其中21家业务范围关联“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全产业链发展等省市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在服务“百千万工程”方面,“百会帮百镇”链接项目195个;“百社联百村—助力百千万工程”链接项目147个;绿美茂名生态建设筹资植树5.15万棵;“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捐款达367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