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抓住龙头起舞机遇 深耕基础支柱产业

特约评论员 蔡湛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日前报道,茂名石化炼油转型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迎来重大进展,继首套装置建成投用后,4套关键装置包括50万吨/年1号裂解汽油加氢装置、30万吨/年2号芳烃抽提装置、15万吨/年MTBE装置、14万吨/年3号丁二烯装置开工建设。至此,升级改造项目112个主项中已有59个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9.6亿元。
作为“五链共建”的首个项目,茂名石化炼油转型及乙烯提质改造取得重大进展,标志着我市向新而行、锻造现代产业体系钢筋铁骨迈出坚实步伐。2025年茂名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深耕石油化工这个基础性、战略性支柱产业”。总投资300亿元的茂名石化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被国家发改委纳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写进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是广东省、中国石化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重点项目,具有四方面特点:一是科技赋能。茂名石化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将在炼油总能力不增加前提下,采用“催化裂解+基础油提质”为核心的化工型炼油总流程,采用自主领先的高效裂解技术,选用环保型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仅设备国产化率达98.65%,而且采用多项中国石化研发先进技术、多套装置达到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二是结构优化。该项目包括炼油转型升级和乙烯提质改造两部分,其中,炼油转型升级部分按照“减油增化”原则,采用中石化最新自有技术建设300万吨/年催化裂解等4套装置,并实现以炼油分开分停为重点的结构调整。乙烯提质改造部分采用自主创新技术将乙烯规模由100万吨/年改造164万吨/年,落实“高端化、精细化”战略,建设100万吨/年乙烯装置、40万吨/全密度聚乙烯等12套装置以及配套的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三是产品高端。项目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结合茂名下游产业需求,开发茂金属聚乙烯、环氧丙烷、ABS树脂、环保合成橡胶等高端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原料,不仅有利于挺进产业链高端,提高产业的“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而且为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提供更多资源支撑。四是拉动力强。项目2026年底投产后,每年增加200万吨化工产品,拉动下游产业增加产值1500亿元以上。同时,大量的油气、氢能资源,有利拉动新材料、新能源、新产业集聚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因此,要把“茂名石化升链”作为五链共建的头号项目,举全市之力支持这项重大工程建设,夯实茂名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
抓住石化龙头起舞契机,推动传统化工向绿色化、高端化、精细化、特种化方向延链、补链、强链,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和难得机遇。传统优势产业焕发生机,关键在于激发内生动能,而转型升级无疑是核心抓手。在政府鼓励创新的产业导向指引激励下,我市石化产业链涌动新动能,在利用本土油气资源开发新产品上成果迭出。广东众和高新科技股份公司生产的2—疏基乙醇,与美国菲利浦、德国巴斯夫并列为该产品全球三大供应商;广东新华粤石化集团股份公司生产的高纯双环戊二烯填补国内空白;广东立威化工有限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高效氟氯氰菊酯原药生产企业。由此可见,以承接龙头项目辐射和带动为契机,走创新驱动道路,以新质生产力抢抓发展新风口,传统化工产业可以在新赛道上赢得新商机,展示新作为。我市有700多家石化企业,经历转型升级的嬗变,将成为产业强市建设的骨干力量。同时发挥龙头和链主企业与中小企业的“隔墙供应”优势,做大榕树效应,对延伸产业链条,开辟新能源新材料等新领域作用重大。茂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托茂名石化百万吨乙烯为强大后盾开展产业链招商,以茂名乙烯产品为原料的下游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总投资达200多亿元,在园区建成50多个项目,逐步形成以生产能力居国内第二位的环氧乙烷为原料的精细化工产业链、以聚丙烯为原料的聚酯专用料产业链、以顺丁橡胶为主的轮胎原料产业、以烷基苯为原料的洗涤剂产业等,园区年工业总产值超过200亿元。这些项目对广东制造业、汽车工业、家电行业、日化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合提质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地企实现了双赢共荣,催生了绿色石化蓬勃发展的榕树效应,就是对龙头项目拉动区域发展的有利佐证。因此,要发挥地企协同优势,借产业龙头起舞之势,围绕链主型项目精准招商引资强链补链,推动石化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五链共建”是市委市政府深刻把握产业变化之势,精心谋划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现代化产业根基的重大决策,旨在发挥茂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向多元化制造业强市转型。“五链共建”是一场等不起输不起的较量,更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赛跑。当前,我们正面临提速发展的良好的机遇和势头。抓住了机遇,乘势而上,就能实现弯道超车、后发崛起,错失机遇,就会在不利位势上徘徊。在开局良好的基础上实干为先、奋力前行,把“五链共建”由规划图变为实景图,产业强市目标的实现将向前迈进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