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化州以“三大赋能体系”构筑百亿级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建成化橘红产业集群年产值115亿元

化橘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基地。
■文/图记者 邹慧 通讯员 董天忠 杨礼圣
本报讯 在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背景下,化州市坚持以系统思维构建“品牌塑造-科技赋能-质效提升”三大体系,打造道地药材特色产业发展新范式。目前,化州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化橘红产业集群,种植面积达13.2万亩,聚集1542家全链企业,开发系列产品200余项,年产值115亿元,带动就业35万人次。
打造品牌联合体模式 构筑市场突围新引擎
聚焦新时代农产品品牌建设痛点,坚持“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布局,破解传统农产品市场能见度低、溢价能力弱的行业难题:打造品牌战略联合体,突破区域公共品牌独家运营模式,打造“2+314”品牌梯度培育体系,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通过建立品牌共建共享机制,实现品牌影响力指数两年间跃升350点,跃居“2024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榜单第9。打造价值提升新通道,坚持“国内高标准认证+国际专利布局”双轨并行,累计获得欧洲发明专利4项、国家保护处方3项,荣获“中国气候好产品”认证,形成国内市场优先覆盖、海外拓展30国家的市场格局。打造文化传播新范式,推出广东首部“三农类”微短剧《化州化橘红,天下第一红》,创新中药材夜市、文旅短剧直播等场景营销模式,实现年话题传播量超亿次。
搭建产业创新共同体 锻造全链发展新动能
针对中药材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的普遍问题,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突破产学研转化瓶颈,搭建科研平台11个,创建2个化橘红产业“博士后工作站”,取得农业技术推广奖1项,转化科研成果9项,加工转化率达100%。建设数智管控中枢,化橘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认定,建成化橘红信息大数据、监管溯源、知识产权转化“三大平台”,实现化橘红产业信息化工作从无到有、数据资源从分散到整合分享、管理手段从原始粗放到实时精准。培育三产融合路径,培育平定镇大岭村“中华化橘红第一村”,化橘红博览馆建成开馆,打造三产融合示范区,先后举办化橘红赏花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活动,有效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建立质量治理新体系 奠定行业引领新优势
针对中药材质量管控难题,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体系,为道地药材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种源保护工程,完成全域化橘红种质资源普查,培育化橘红无病毒母本611株,建成25个种源复壮育苗基地,良种覆盖率提升至98%,年优质种苗供应能力突破30万株;启动实施“三年倍增计划”和“七大种业振兴工程”,2024年新增化橘红种植面积1.4万亩。标准领航计划,推动制定实施化橘红“2+10”标准,建成万亩以上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2个、千亩以上基地12个,按GAP标准建成化橘红种植基地面积1万多亩,全市标准化生产水平达到95%。溯源管控体系,引进中检集团,建立2个化橘红检测中心,搭建化橘红产品溯源平台,实现对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全链条过程品控溯源,目前,该市用标企业60家,用码企业2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