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解读⑥

用好“关键一招”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天地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改革开放篇


茂岩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去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再次传递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鲜明信号。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聚焦重点领域,扎实有序推进政府系统改革。通过细读市《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我们可以清晰看出,改革开放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在总结过去一年工作和部署今年重点任务时,既把其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单独成章来写,同时也在产业发展、“百千万工程”、绿美茂名生态建设、社会事业等板块提出了改革任务要求。报告中“改革”这个词总共出现了30多次,可以说是特别重要的关键词。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报告指出,紧紧牵住经济体制改革“牛鼻子”,全力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围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营商环境改革、财税金融改革、对外开放合作等四个方面作出工作安排,促进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谁说国企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变成现代企业。”去年是我市国资国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我们以落实“国资国企16条”为重要抓手,做大市属国企资产总额,支持市属国企拓展自身业务,不断提高企业发展能力。全市国企资产总量和增速均跃居粤东西北首位;市发展集团、茂名高新发展集团、电白发展集团顺利获得AA+主体信用评级,信宜集信国控成为粤西首家县属国有上市公司,这些亮眼的成绩单不仅是“量”的提升,更是“质”的飞跃,标志着我市国企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决胜之年,报告锚定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改革重点,提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以管理为根本,聚焦市场化改革、专业化布局、精准化管理,通过“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战略性重组”等举措,促进国有资本“三个集中”,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推动资产总额向2000亿元攀升。特别是提出强化“一利五率”目标管理、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推进薪酬改革,旨在通过构建更加严谨、更加科学、更加成熟的指标体系,发挥经营考核“指挥棒作用”,促使国企发展从“速度情结”转向“质量革命”。这不仅是对国企经营效益的精准把控,更是对国企未来发展的深远布局,为国企持续优化经营管理、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基础与着力点,是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茂名民营经济主体总量49.30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的97.65%,其中,民营企业8.05万户,占全市企业主体的87.17%,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过去一年,我们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聚焦营商环境中的痛点堵点问题,大力推进降成本、减负担、优服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15亿元,完成工业园转供电改造,降低城区城镇管道燃气价格,推出1123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转变。但也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如多项营商环境建设指标有待提升、招标投标市场不够公平开放、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效果不够明显等问题,使企业、群众的获得感有所削弱。
  在今年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落实优化营商三年行动为牵引,通过落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等举措,建设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特别是在涉企服务方面,强调着力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减少入企检查频次。这是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的具体行动,有利于解决行政检查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性大,以及任性检查、运动式检查、以各种名义变相检查等突出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增强资源配置效益
  财税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稳定器”,既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破解深层次矛盾的关键抓手。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去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1.60亿元、增长4.2%,各级财政运行总体平稳,成绩来之不易。一方面,统筹“大财政”“大城管”“大自然资源”改革,通过盘活智慧停车场、屋顶光伏、水资源等资源资产,实现收入近26亿元;另一方面,深化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审查把关“三项制度”,节约核减财政资金26.5亿元。落实政府重大项目招投标“评定分离”及其配套制度,既为全市国企增加税前利润1.2亿元,又有效防范工程廉政风险。这些都是在实际工作中行之有效的举措。今年将聚焦发挥财政“造血”功能,继续抓好“开源”“节流”,开展市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打破基数依赖、打破支出固化僵化格局、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去年全市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43个基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今年将继续围绕发挥金融“活血”功能,在支农支小贷款、企业信贷、企业上市融资等方面下功夫。报告指出,加快信贷有效投放,稳步提高存贷比。去年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4258.4亿元,贷款余额达2812.6亿元,均创历史新高,为更加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供了重要支撑。
  深化对外开放合作,持续拓展发展空间
  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这是改革与开放的内在统一关系。报告指出,去年我市98家(次)企业参加广交会,出口成交额约1.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广港码头公用保税仓投入使用,博贺新港区东区正式开港,对外开放的步子越走越稳健。
  茂名对外开放最关键的是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旗帜鲜明地把“大力推进‘融珠入湾’”写在今年工作总体要求部分,充分彰显了坚持湾区所向、港澳所需、茂名所能,以大湾区发展大潮为推动力,牵引带动茂名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同时,报告强调,抓好茂名港口岸等平台建设,鼓励外贸企业走出去,加强与伊春、来宾等地合作,提速湛茂都市圈建设,努力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为经济发展不断拓展新空间。
  信之弥坚,行则愈远。茂名靠改革开放走到今天,还要靠改革开放赢得未来。只有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积极主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出更多首创性经验、标志性成果,才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茂名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