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诚信理念
以诚兴业,以信致远:“好心精神”赋能“百千万工程”的茂名答卷
丘燕
南方日报近日报道,在茂名,“信”字号公用品牌正成为推动土特产走向更广阔市场的有力引擎。这一品牌建设,是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牵引做好土特产文章的关键举措,旨在提升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与市场认可度,助力茂名优质产品走出本地、打响品牌。
在粤西大地上,我市以“信”字号公用品牌为笔,以诚信理念为墨,正书写着一篇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的锦绣文章。这场由“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牵引的品牌实践,让土特产插上了“金翅膀”,更让千年传承的“好心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诚信是“信”字号品牌的灵魂,亦是我市“好心精神”的当代诠释。冼夫人“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的品格穿越千年,化作今日“信”字号对品质的严苛追求。从构建“两标一码一证一单”品控溯源体系,到建立动态监管机制,我市用制度化的诚信承诺,让每一份“信”字号产品都成为“好心精神”的物化载体。这种以诚信筑基的品牌逻辑,既是对传统美德的传承,也是对市场规律的尊重——当“信”字号荔枝、花生油走进大湾区,消费者舌尖上的认可,正是诚信价值的体现。
“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为诚信品牌建设提供了战略支点。我市以县域经济为抓手,推动“信”字号从信宜一地的探索升级为全市行动,这背后是城乡协同发展的深层考量:通过统一标准、共享品牌,破解了县域农产品“小而散”的困局;依托“国企运营+市场化推广”模式,让分散的乡村产业聚沙成塔。数据显示,“信”字号授权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超30%,印证了“诚信品牌+系统工程”的乘数效应。当“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搭上品牌化快车,乡村“土资源”真正转变成为“金产业”。
迈向未来,诚信品牌的培育更需要文化赋能。我市坐拥冼夫人文化、非遗传统等宝贵资源,却尚未将其充分注入“信”字号肌理。若能以“好心精神”为叙事主线,让沉香承载“德泽天下”的寓意,让化橘红讲述“济世为民”的故事,品牌便有了直抵人心的温度。正如“信”字号旗舰店里,产品不仅是商品,更应成为传播“好心茂名”的文化符号。这种“诚信为体、文化为魂”的发展路径,恰是破解品牌同质化的密钥。
从诚信立企到诚信立城,在茂名高质量发展征程中,诚信是道德律令,是经济规律;需制度护航,需文化滋养。唯有让诚信基因融入发展血脉,乡村振兴与城市升级方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