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时代相映 非遗与家风共舞
不比排场比家风 新坡年例树新风


通讯员 黄林明 邱秋梅 李武生
今年,茂南区新坡镇年例弘扬了一种“做年例、扬家风、树新风”的文明新风尚,非遗传承融入家风,宛如一阵春风为新坡镇的传统年例注入了全新的文明内涵。
年年有例 今年例外
年年都年例,今年年例又有什么新变化?茂南区新坡镇的青少年争相道:“今年年例除了很多好吃的,还有很多好家风宣传标语,我们都记住了。”
年例,是茂名集祭祀、祈祷、欢庆等于一体的民俗活动,历史悠久,2012年入选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茂名一张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2月10日,正月十三,新坡镇开始迎来年例期,多条村万人空巷,陆续点燃年例的热闹氛围。
一直以来,新坡镇把家庭家教家风作为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值今年年例期,该镇创新性地推出“非遗+好家风”模式,开展“做年例扬家风树新风”活动,通过在13个有年例的村(社区)悬挂家庭家教家风横幅、播放相关视频等形式,将家风家教家训与年例文化有机融合,推动非遗文化、好家风文化传承既“耳目一新”又“深入人心”,从而进一步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力“百千万工程”。
当天,正是新坡镇大塘村委会白花林村的年例。在喜庆的锣鼓声伴随下,村中男女老少齐观看精彩舞狮,抑或沿着河堤悠闲散步。河堤上悬挂的“非遗年例共传承文明家风齐弘扬”宣传标语,让村民赏景之余深植家风文化。该村村民阮宇涛说:“今年年例最大的亮点就是融入了家风,一进村就能看到各式朗朗上口的好家风宣传标语,大家不比年例排场比家风,很有意义。”
与白花林村同天做年例的,还有新坡镇高岭村委会桥东新村。笔者未进桥东新村,就能听到村中的喧闹声,路上又不时遇到赶来看年例、吃年例的村民,好不欢乐。放眼望去,桥东新村道路、房屋的墙上悬挂的好家风宣传标语,又为年例增加几份文明色彩。据了解,该村是搬迁村,至今已有10年。该村村民陈海和感慨,时间过得很快,大家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很感谢政府,否则也不能这么开心做年例。他说:“在茂名‘年例大过年’,在做年例中弘扬好家风可以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家乡发展和文化的同时,感受家风的浸润,增强他们对家庭家教家风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非遗与家风相融 传承与国学相长
2月13日正月十六是茂南区新坡镇莲塘村委会高车村的年例。笔者走进该村,家家户户宾客盈门,欢声笑语。没有看到大排筵席的场景,更多的是在小院子里亲朋好友围桌而坐,闲话家常,一派温馨祥和的景象。在村民谭国强的家里,笔者看到温馨一幕,那边厨房炊烟升起,厨师正在忙碌地准备年例宴的酒菜,这边荔枝树下谭国强和亲朋好友饮茶话家常,开展读书会。大人与孩子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分享好家风的故事,传承优良传统文化。
村民谭国强告诉笔者,他们一家非常重视小孩子的传统文化教育,自小就注重孩子文化启蒙。现在正值年例,小孩子齐聚一堂,长辈教导、讲授传统文化,还教育孩子们爱党、爱国,让他们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让他们不仅懂得勤奋学习、追求进步的重要性,更在心底牢牢种下了爱党、爱国、爱家的种子。
轻宴席重家风悄然兴起
新坡镇将扬家风与年例活动巧妙结合,正从吃喝年例向绿色年例转变。轻宴席、重文化的年例新风逐渐盛行,越来越多的村民都加入了“做年例扬家风”的行动。将比排场的陋习转变为比家风的善举,让文明春风浸润人心,让乡村更加美丽和谐宜居。
在该村村民吕华英家中,年例简办。只见她和亲朋好友坐在院子的小凉亭,一边吃着美食一边闲聊家常,时不时传出欢乐的笑声,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她说,她的家很团结,每逢节假日,兄弟姐妹便从四面八方赶来相聚,在儿女的教育上,他们也毫不含糊,言传身教,尊老爱幼,秉持良好的品德与为人处世准则。现在她的几个儿子在外打拼事业,彼此相互扶持、携手共进,他们做父母的非常放心,同时,他们还很会教导下一代,这更让他们深感安慰。
与此同时,新坡镇还丰富弘扬好家风家训活动载体,在全国文明村车田村成功举办了“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活动;目前正在开展的新坡镇第六届“新坡最美”系列,推荐“最美家庭”“最美媳妇”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参与,进一步弘扬了优良家风。新坡镇在年例期间将非遗文化与家庭家教家风相结合,不仅深化了精神文明建设,还为当地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接下来,新坡镇继续探索新途径新方式,在实现非遗活态传承的同时,持续弘扬好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