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让茂名发展“硬实力”焐热民生“烟火气”

特约评论员 姜桂义
据茂名日报报道,2月11日,市政府党组书记、市长王雄飞主持召开十三届市政府第113次党组(扩大)会议时强调,要强化宗旨意识,用心用情办好省、市十件民生实事,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近年来,茂名市委市政府以务实之姿用如椽巨笔将新时代答卷深深地镌刻在茂名大地上:制造业车间里智能生产线昼夜不息,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化橘红香飘四海,城市快速路上车流穿梭如织,水东湾畔红树林间白鹭翩跹……这些场景交织成一幅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的生动图景。从“制造业当家”到“百千万工程”,从“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到绿美生态建设,茂名始终将“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发展的标尺,让每一份发展热力都化作百姓生活的暖意,将发展的温度化作百姓的“幸福刻度”。
制造业当家:夯实富民强市的“硬家底”。制造业是茂名经济的筋骨,更是百姓就业的“蓄水池”。电白区以“欣旺达电白基地”为核心,打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产业链,带动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等上下游项目落地,仅2024年前10个月便新增工业投资41.07亿元,同比增长21.8%。化州市的化橘红产业从“百亿级”向“千亿级”迈进,带动35万农民增收,预制菜产品远销海外,罗非鱼养殖户人均收入超2.5万元。这些数据背后,是“家门口就业”的实在红利:农民转型为产业工人,青年返乡成为“乡村主播”,传统农业县因产业链延伸焕发新生机。茂名的实践表明,制造业不仅是GDP的数字,更是千家万户的“饭碗”。通过制造业当家让产业发展的红利从车间流向田间。
城乡统筹:“百千万工程”织就均衡发展的“毛细血管”。“百千万工程”在茂名不是口号,而是城乡融合的“施工图”。在“两轴—两个圈层”规划框架下,茂名新城以“袂花江魅力休闲带”和“环水东湾活力休闲环”为轴,推动城市从“小东江时代”迈向“袂花江时代”,高铁片区、共青河片区等九大功能板块让教育、医疗、商业资源向县域下沉。电白区通过“三带融合”——绿美示范带、海湾示范带、文化传承带,将海堤路打造成夜经济街区,忠良街变身文化综合体,西湖公园升级为文创夜市,让市民“推窗见绿、漫步赏景”成为日常。化州的化橘红产业集群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信宜的“十里橘香产业带”与高州的“百里沉香示范带”串联成农文旅融合大走廊。交通路网更是打通城乡“血脉”:东环大道、复兴大道延长线等工程将城北片区与中心城区紧密连接,2026年建成后,市民通勤时间缩短30%以上,偏远乡镇也能借力物流网络将山货卖向全国。
生态与文旅:绿美底色托起心心念念的“诗与远方”。绿水青山既是生态财富,更是民生福祉。电白区清退数万亩近海养殖区,整治入海排污口,水东湾红树林湿地重现生机,水上公交观光项目让市民“乘船赏滨海绿城”;袂花江滨江生态公园、寨头河湿地公园等“十脉”生态廊道,将大块绿地连成网络,市民步行15分钟即可步入“天然氧吧”。文旅融合则让文化“软实力”变成百姓“硬收入”。水东湾的“爱情港”婚纱摄影基地、森高避风塘的龙舟文化展示,不仅吸引游客,更催生新业态。2024年,茂名环水东湾旅游项目投资2.8亿元,带动餐饮、民宿、文创等产业健康向好发展,让渔民变导游、老宅变民宿、手艺变商品。生态与文旅的“双轮驱动”,既守护了茂名的“深呼吸”,也拓宽了百姓的“硬收益”。
发展的终极目标从来都不是数据的堆砌,而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感受到“生活更从容”,工人不必背井离乡也能获得体面收入,农民守着土地也能拥抱现代产业,市民推开家门即是公园、走出城市便是田园。从制造业的车间到乡村振兴的田野,从快速路的车流到红树林的鹭影,茂名正以“实”为笔,将宏大战略细化为一街一景、一业一岗,让“好心之城”的幸福指数如春草般生长,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