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嫁女归乡添绿,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


  吴征远(高州)
  据茂名日报报道,日前,化州市良光镇旺财塘村顺东坡村民小组开展了一场别具一格的集体植树活动。300多名外嫁女相约集体回娘家,参与“我为娘家种棵树”活动,用实际行动为家乡增添绿色,回报这片土地的养育之恩。
  这场“我为娘家种棵树”活动,让外嫁女从单纯的归乡者变成了乡村绿化的践行者。她们摒弃了用红包厚度彰显心意的旧俗,以树木年轮记录对家乡的反哺,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清新的一笔。这一活动也是化州外嫁女积极响应化州市党委政府号召,回乡开展植树造绿、美化家乡活动的生动缩影。
  不可否认,在部分乡村,外嫁女返乡活动出现了变味的情况。豪车列队、旗袍斗艳、宴席攀比等场景屡见不鲜,活动看似热闹非凡,却留下了满地垃圾和邻里矛盾。广东某村就曾因连续三天的流水宴,导致邻里关系失和,最终活动不欢而散。这些过度注重面子的行为,将传统习俗变成了庸俗的竞赛,令人感到无奈。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化州良光这次活动中,外嫁女们放下对物质和外在形式的追求,拿起铁锹投身植树。她们将“衣锦还乡”的虚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添绿增美”行动,这种务实的情怀值得称赞。
  外嫁女在春节期间集中回娘家是一项传统习俗。化州良光巧妙利用这一习俗,引导村(社区)响应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开展植树造绿活动,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乡村绿美建设。这一行动为推动“绿美化州、宜居乡村”建设贡献了力量,也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注入了“巾帼动能”。相关职能部门应大力推广这种既能绿美家乡,又能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的实际行动。
  新春佳节,笔者前往高州市植物园游玩时,发现了一个“有喜事来种树”义务植树基地。基地里的一棵棵树上,都挂着认种牌,上面标明了认种人、树名、时间和寄语。高州的市民每当家中有嫁娶、出生、升学、晋升、乔迁、开业等喜事时,都喜欢来这里植树。这一举措十分巧妙,既为市民的生活增添了诗意,也为绿美家乡贡献了一份力量。
  期待我市更多地区能够借鉴这类“柔肩担绿意,巧手绣乡愁”的创新实践,将“我为娘家种棵树”“有喜事来种树”等新风尚固定下来,成为新时代的乡约。让“巾帼添绿”“喜事增绿”成为“百千万工程”的生动体现,使茂名大地植绿爱绿成为一种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