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综治中心让矛盾“一站式”解决

颜庆明(市区)
南方日报近日报道,今年来,高州在茂名率先开启县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作,以中心“一站式”受理、矛盾“一链条”化解、机制“一揽子”建设、平台“一体化”运用的“四个一”工作法,不断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这是我市加快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做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在法治轨道上实质化解矛盾纠纷、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水平的生动实践。
处理矛盾、化解纠纷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作。高州常住人口达132.9万,有28个镇(街道)488个行政村(社区),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群众有了纠纷,需要找一个“说理的地方”,不同的纠纷有不同的化解方式和解决途径。县级行政区域,是社会治理大厦的基石,上承政策、下接民生,地位举足轻重。高州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锚定于县级,是洞悉行政架构与本土实情后的战略之举。从全市实践来看,县级政府掌握丰富的本土民情资料,清楚每条街巷、村庄的家长里短、邻里纠纷。整合司法、公安、民政等资源时,有着天然的地缘与行政优势。如今综治中心汇聚各方力量,一站式解决矛盾,行政效率呈指数级跃升。今年以来,高州调解矛盾纠纷8661件,调解成功8557件,成功率98.8%。可以说,综治中心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良好成效。
综治中心全称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是立足政法职能,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形成合力,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工作平台。目前,高州建成并运作县级综治中心1个、镇级综治中心28个和村级综治中心488个,群众反映诉求、解决矛盾“只跑一地,只进一门”。“最多跑一地”是便民理念在社会治理领域的深度迭代,有助重塑基层矛盾化解生态。在以往传统模式下,群众解决琐事常遭遇各单位“踢皮球”“打太极”,对法治途径渐失信任。高州县级综治中心肩负起破局重任,融合行政调解的灵活性、司法仲裁的权威性、法律援助的温暖关怀。核心在于流程重塑,高州市直政法、信访、人社、住建、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工会、妇联等17个职能部门打破数据与业务的“双重壁垒”,联合进驻综治中心办公,实现信息共享。群众只需走进一扇门,工作人员有序分流、协同处理。这样高效协同机制,除了及时化解当下纠纷外,还重塑民众的法治信仰,从源头减少非理性维权,涵养全民守法、信法氛围,如同为社会和谐注入“催化剂”,打通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最后一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制度建设更是不可或缺的“四梁八柱”。高州市综治中心制定完善首问负责、部门进驻、研判分流、调度应哨、督办问责、办理流程等一体化工作运行制度。按照要求,各渠道掌握的矛盾纠纷统一汇集到“群诉应用”系统,形成“登记受理—分流处置—跟踪督办—回访问效”全链条闭环,保障“事事有回应,案案需办结”。通过综治中心,可以有效地把纠纷解决的资源整合起来,攥指成拳、协同发力,实现“一站式”化解的最大效能。今年以来,高州市综治中心接待群众6155人次,受理分流群众诉求3694件次,刑事警情数同比下降26.66%,治安警情数同比下降11.49%。高州市法院诉讼立案数呈现“五年连降”曲线,便是高州积极推进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提升矛盾预防化解水平的生动注脚。
基层稳,则天下安。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1+6+N”工作体系建设的重要实践和缩影。县级综治中心建设是夯实基层稳定关键一招,应不断激活基层法治矛盾化解的内生动力,让每一起纠纷妥善解决,每一处隐患及时消弭,让人民群众“只跑一趟路、只进一个门”,解决“来回访”“反复访”现象,减轻群众“诉累和访累”,稳稳托举起社会稳定的基石,向着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高远目标迈步前进,谱写茂名基层长治久安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