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水稻富民 绿化美村
鳌头镇文蓬村以“头号力度”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村
文蓬村一角。
文蓬村育秧工厂。
本报记者 文华春 通讯员 李家保
俯瞰茂南区鳌头镇文蓬村,一条清澈的河流宛如银带,蜿蜒穿村而过,轻轻抚摸着两岸的绿地。一座座两层或三层的房屋错落有致,红瓦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农田广袤无垠,绿意盎然。整个乡村宁静而有序,宛如一个被时光温柔以待的秘境,让人心生向往,流连忘返。
位于鳌头镇东南部的文蓬村,因古时大多村民以编织船篷为生,为纪念故地,取文马的“文”字和船篷的“蓬”字,组合成为文蓬村。作为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近年来,文蓬村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头号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依托水稻产业,美化乡村环境,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坚持党建引领提高治理效能
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带头作用。“两委”班子以上率下,发挥村民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村民小组长在全村深入开展“乡村治理行动”创建活动,带头执行“门前三包”并成为各辖区片长,在全村上下形成“树文明、创新风”的良好氛围。制定《文蓬村村规民约》,成立了由村干部为组长的“文蓬村自愿者”团队,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村务活动。
坚持党建引领+自治融合。文蓬村利用“积分制”“清单制”提高乡村治理能力,结合村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法治民主村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工作需要,确定积分制的评分项目和标准。文蓬村制定了《文蓬村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实施方案》、《文蓬村乡村治理积分制推荐参考指标》等文件,同时在文化广场建设了文蓬村乡村振兴积分超市,用于给得分较高的农户兑换奖品。
坚持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利用“好心网格”、建立健全党建网格化工作体系,“一长三员”响应、“三色预警”机制,高效治理村民矛盾纠纷、提高乡村和谐风尚、确保乡村平安稳定。借助法治民主议事厅与党日议事厅,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向村民群众宣传有关于自身利益的法律知识,处理关于土地纠纷的事宜。2022年8月,文蓬村被确定为2022年广东省法治民主示范村(社区)创建单位。
依托水稻产业提高村民收入
文蓬村在鳌头镇第二中心小学门前的379.21亩农田开展“小田变大田”土地整治工作,将土地流转到村委会再由村委会租给茂名市万粤食品有限公司建设“加工型”水稻种植基地,打造示范田。目前文蓬村已与茂名市万粤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合同期5年,农田整合小田变大田工作正在开展中。
文蓬村的水稻育秧中心项目占地面积35.6886亩,利用旧砖厂建设一期、二期育秧大棚、育秧工厂、烘干中心、仓储中心、农机设备服务中心等内容。该项目建设地理位置优越,周边有飞马、文蓬、潮利等村,这些村有成片相连的农田。项目可带动周边约6000亩农田规模种植,每亩可以提升群众增收200元,并可以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同时文蓬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万粤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公司共同管理,文蓬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可以享受10%收益分红,提升村集体经济。
抓好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
文蓬村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行污水治理建设,持续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督促村民做好门前三包和家禽圈养,确保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同时,依托党建庭院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向群众广泛宣讲上级绿美工作部署,发动群众完成造林绿化面积约15亩,完成绿化长度约6000米,全村共植树1030棵,绿美环境显著优化。
目前,文蓬村拥有美丽的“一河两岸”景观,全长3.8公里,建有人行道、机动车道和河岸绿化带。河水清澈见底,部分河道还配备有路灯,为村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和娱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