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旅路径使“流量”变“留量”


颜庆明(市区)
  茂名日报近日报道,今年来,茂南区秉承“文体搭台、消费唱戏”的理念,打造“文体夜市”赋能“百千万工程”等系列活动,活用文旅资源让赛事“流量”变消费“能量”和经济“留量”,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当前,“文旅”正被重新定义。旅游已不再只是观光游览,更多的是一种寻找与众不同的心灵体验,一种能够深入骨髓的思想文化的碰撞。如何将一座城市、一个乡村的“魅力”变成记忆深刻的感动,已成为每一座城市、每一个乡村的“文旅”必答题。
  茂南区以其独特的地区优势、丰富的人文底蕴、特色的美食元素以及时尚的现代气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访,在搭建现代文旅产业的道路上,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丰富消费场景,培育壮大更多业态,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服务消费需求,多元融合文旅资源,持续激发消费活力。
  要读懂“体验经济”。体验式的文旅,通过互联网这座宽广的桥梁,传统文化不再只是高大上的标签,还展现出许多不易察觉的烟火寻常。漫步籺村、鳌头“文体夜市”,精彩纷呈的文艺汇演闪亮登场,17个镇街美食、文创产品同时展销,茂南区正以一场场视听盛宴点燃了广大市民的消费热情,推动传统的夜市商圈从以餐饮、购物为主,逐步向融合文旅、娱乐等多业态转变,形成极具特色的“夜市经济”集群。要实现城与人的“双向奔赴”,提供有温度的优质文旅服务是关键。茂南“文体夜市”这种“体验经济”的背后,需要相关部门做好整体谋划设计,提高服务质量。秩序井然、免费接驳、交通便利等各环节,都是对城市服务能力的考验,但恰恰是这些具象化的“宠粉”做法,会对城市形象和文旅发展产生指数级的加分效应。
  要增强讲好文旅故事的能力。茂南区秉承“文体搭台、消费唱戏”的理念,不断在“文体+非遗”“文体+土特产”“文体+体育”“文体+消费”实践上推陈出新,背后是群众尚未得到满足且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观众找到了那份属于自己的高能量“情绪价值”。为一场演出或一场赛事奔赴一座城市,已经成为文旅新风尚。为满足这些需求,茂南区不断创新探索,打造了“文体夜市”赋能“百千万工程”“文体+文明实践”赋能“百千万工程”“十个一”等系列活动,持续创新文化体验与消费场景。
  温暖是一座城市重要的标识,服务是文旅产业的重要环节。一座城市如何服务好市民和访客,体现的是这座城市的品格和态度。茂南区通过沉浸式消费的方式,让赛事经济“燃”起来,商圈经济“热”起来,“文旅+”正在打开无限可能,成为打开茂南文旅的流量密码,活用文旅资源让赛事“流量”变消费“能量”和经济“留量”,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