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矛盾激化 守护人民安全

罗本森(信宜)
据茂名日报社全媒体报道,市领导近日深入茂南区、电白区的基层派出所、接访中心以及中小学校园等地展开实地调研,落实省委省政府与市委的工作部署,切实保障社会安全防范工作有效推进,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社会稳定。
珠海市驾车冲撞行人案件犹如一记沉重的警钟。为深刻吸取这一惨痛教训,各地切不可对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有所懈怠。必须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准则,明确主管责任,依法及时就地处理群体性事件。同时,需进一步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牵头协调,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社会各方整体联动”的大调解格局。要切实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明晰工作职责,强化协同合作,凝聚工作合力,秉持疏导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认真落实化解矛盾的具体措施,预防各类矛盾及不稳定因素滋生,将管理教育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着力攻克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
民生之事无分大小,件件皆系民心。矛盾纠纷看似微小,实则关联基层治理的“安全指数”以及千家万户的“幸福指数”。各地应构建日常排查机制,定期梳理本地区、本行业的矛盾纠纷,尤其是土地山林、房屋、水利、家庭邻里、征地拆迁、农房改造、环境污染、劳资纠纷、买卖租赁等方面的问题。在重大决策出台前,例如改革措施实施、管理方式转变、重大项目引进等阶段,要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切实杜绝因决策失误诱发社会矛盾的情况发生。此外,还需深入辖区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以及人员密集场所,开展预防性矛盾纠纷排查走访活动,全面掌握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的隐患苗头,强化与群众的沟通交流。一旦辖区内出现矛盾纠纷,要迅速跟进,在萌芽状态做好源头防范工作,筑牢辖区社会治安的“防护网”。
发现问题后需及时处理,做到一事一策、动态追踪。要依据部门职能与矛盾纠纷涉及领域进行合理划分,明确主要调解部门,并精准把握矛盾纠纷的关键症结与成因。借助职能部门的高效协作,依法依理回应群众诉求,快速高效调解矛盾。通过“面对面谈心、心贴心交流”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事前化解防范工作,切实将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从“事后补救”向“事前预防”转变。如此一来,能够实现纠纷联调、难题共商,促使矛盾纠纷化解朝着专业化、法治化方向迈进,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力求达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对于已成功调解的矛盾纠纷,要进行定期回访与动态跟踪。通过入户、电话、微信回访等形式,主动了解协议履行状况,耐心细致地开展结果问询与解释沟通工作,进一步消解当事人怨气、打开其心结。同时,密切留意事态发展与当事人去向,防止当事人情绪波动或恶化,切实巩固调解成果。还要教育引导群众正确运用法律武器,通过合法途径表达合理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努力从源头上遏制各类矛盾纠纷的产生,扎实做好防风险、保安全、维护社会平安稳定的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