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项目“跳花棚”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翁燕再收7名徒弟

“非遗传承”再添新生力量


翁燕与新入门弟子合影。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岑稳 摄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冯小飞
  本报讯
为进一步壮大非遗项目的传承队伍,更好地推动非遗项目传承、创新与推广,11月22日上午,国家级非遗项目“跳花棚”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翁燕再收7名徒弟,并举行了简朴的收徒仪式。市文联、市文广旅体局、市非遗保护中心以及化州市文广旅体局,化州市文联,化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音乐学院等单位部门相关领导出席并见证仪式。
  “跳花棚”又称跳棚舞,是一种表演时戴着面具的傩舞,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跳花棚和其他传统文化民俗一样,重视‘传承’二字。”翁燕表示,要使跳花棚这项非遗文化薪火相承,代代赓续,就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它,喜欢它,懂得跳它,传承它。她作为广东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觉得有责任把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下去。此次收徒,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的队伍中来,培养非遗传承创新人才、扩大非遗社会传承面,更好地搭建非遗项目阶梯式传承和社会普及传播。
  徒弟宣读拜师帖,向恩师敬茶献礼,师徒相互交换拜师帖和回徒帖……这场极具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拜师收徒仪式,让人们感受到了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据悉,这次是翁燕自2021年首次收劳于溦为徒弟后的又一次收徒。吴群莲、林艳萍、郑海江、姚日勇、姚日达、姚日燕、黄俊瑞这7名新入列弟子,未来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跳花棚传承发展的主力军、新活力。他们当中既有颇具影响力的专业舞蹈家、高校的专业舞蹈老师,有社会舞蹈团体的舞蹈专门人才,又有来自跳花棚舞蹈发源地的村民。他们具有从事推广跳花棚的基础,工作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得到翁燕的高度认可。
  其中,吴群莲于2012年开始跟随翁燕研学跳花棚舞蹈艺术。其创作的舞蹈《跳花棚》在广东省大学生舞蹈比赛中荣获三等奖;编导的舞蹈《花棚跳出春天来》参加第十七届广东省大学生舞蹈比赛获得银奖。她表示,此次拜师后将团结同道,刻苦研究,守正创新,继续传承、传播、创新、发展跳花棚艺术,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翁燕寄语徒弟们要做到“五个坚持”“三个自觉”,做到勤学苦练,刻苦钻研;守正创新,传承师道;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希望徒弟们努力成为优秀的传统舞蹈艺术工作者,与她一起在传统非遗文化跳花棚的挖掘整理、抢救传承传播、创新发展这条道路上并肩前行,共同为传统舞蹈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据了解,1984年起,翁燕对化州跳花棚进行深入挖掘和收集整理,并进行改编,参加省市各种文艺演出。近40年来,她多次在农村、中小学、高等院校及文艺团体举办讲座、培训班传艺,培养出一大批跳花棚人才。
  目前,跳花棚传承发展创新呈现多元化。衍生的有跳花棚舞台舞、跳花棚广场舞、老年跳花棚、花棚小子、花棚少女、花棚跳出春天来、花棚刀舞操等。跳花棚不但跳进了中小学、社区,还跳进了高校,配合高校开展跳花棚调研与研究。如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申报了第四批省级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将跳花棚列入公选课,设置粤西非遗传承与研究中心,致力挖掘、整理、研究和推广粤西优秀传统文化。如今,省内外的各种大型活动,非遗展演、巡游都纷纷邀请跳花棚项目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