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偿献血,央视新闻和人民日报这样解答


  ·献血有损健康吗?
  ·一次献血200毫升还是400毫升?
  ·献血前后应注意什么?
  ·无偿献血者的权益有哪些?
  ·哪些人可以献血?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第5条就是“无偿献血,助人利己”。
  作为中国公民的健康素养之一的无偿献血,是挽救生命的一个善意之举,因为血液无法人工合成,临床用血只能依靠健康公民的自愿无偿捐献,同时,爱心人士适量献血其实是安全的,不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近期,央视新闻频道和人民日报两大官方媒体作出权威解答,让大家的爱心之旅更加安心。
  献血有损健康吗?
  献血不会有损健康!
  正常人体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左右,一个50公斤体重的人,有血液4000毫升左右。
  而真正参与循环的血液只占全身血量的70%-80%,其余的则贮存在肝脾等“人体血库”内。当人体出现失血时,贮存的血液便会释放出来,随时予以补充。
  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盐类在1-2小时内,由组织液渗入血管而得到补充;失去的血浆蛋白由肝脏加速合成而进行补充。
  献血会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促进血液新陈代谢。
  一次献200毫升还是400毫升?
  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后,1-2小时便可补上失去的血容量,血浆蛋白大约在1-2天内即可补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7-10天即可恢复到献血前水平。
  符合献血条件的人献血200-400毫升,不超过正常人体血液总量的1/10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国家规定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200-400毫升。
  一次献血200毫升,不足体内血液总量的5%,由于量少,很难触及到体内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
  如果一次献血400毫升,更能触及到体内的调节系统,促使暂存于肝、脾等器官内的血液释放出来,参与血液循环同时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促进新鲜血液再生。
  献血前后应注意什么?
  献血前保持健康饮食不吃油腻食物即可,避免空腹献血。
  献血时需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以便为您建立无偿献血档案。
  献血后避免立即弯腰下蹲,24小时内不要剧烈运动和紧张工作。
  无偿献血者的权益有哪些?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办法》(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50号)第十六条明确规定:无偿献血者在本省范围内献血,血液经检验合格的,其本人、配偶和直系亲属享有下列临床用血权利:
  无偿献血者献血200毫升及以上的,本人临床用血时免交血液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
  无偿献血者献血累计600至1000毫升(含1000毫升)的,其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用血时,合计不超过献血总量2倍范围的,免交前项规定的费用;无偿献血者献血累计超过1000毫升的,其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用血时,免交前项规定的费用。
  无偿献血者在本省范围内献血,血液经检验不合格的,其本人临床用血时,在不超过献血量3倍范围内免交血液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
  在保证急救用血的前提下,优先安排无偿献血者的临床用血。
  临床用血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按照《关于明确将临床用血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茂人社〔2018〕69号)文件执行。
  哪些人可以献血?
  年龄:国家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献血者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
  体重:男≥50公斤、女性≥45公斤。
  两次献全血间隔期≥6个月。
  体检后,符合献血标准的健康公民均可参加献血。
  (部分内容摘自:首都献血、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