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市2326条自然村完成农村污水治理

■记者 邹慧 通讯员 余卓俊 董天忠
本报讯 今年以来,化州市以助力“百千万工程”为目标,以落实“五个一批”措施为抓手,坚持因地制宜、生态循环,全域推进、建管并重的原则,有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全域治理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让美丽乡村“颜值”持续“刷新”。目前,化州市已有2326 条自然村完成农村污水治理,治理率55.4%,预计今年底可达到77%。
精准剔除一批达到“三基本”的村庄。立足该市实际,全面摸排筛选出污水直排不引发外部环境污染的村庄进行治理认定。目前已经甄别出192条符合条件的村庄,占全年治理村庄总数的20.8%。
微处理一批仅有零散问题或轻微问题的村庄。牢牢牵住“整治提升”这一“牛鼻子”,对治理费用超过10万元的村庄,由县级统一复核,防止出现过度设计、过度建设问题,真正实现花小钱、办成事。目前,已累计排查出只有零散问题或局部有问题的村庄396条,占全年治理总数的43%。
资源化利用一批具备条件的村庄。因地制宜优先推广资源化利用模式,在家家户户建有三级化粪池、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尽量利用菜园地、林地、大片农田、生态沟渠实现消纳吸附,并充分利用原有排污密封沟渠无动力收集污水,不盲目扩大管网铺设范围。
集中治理一批污染较大的村庄。持续强化源头治理,对人口多且集中,居住在平原地区、消纳条件差的一类村庄,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治理模式,在确保治理效果的前提下科学规划管网建设,优先选择无动力或微动力的治理设施,避免增加运维负担,实现降本增效。
重点攻关一批硬任务。按照“定一项、干一项、成一项”的工作思路,集中力量重点攻坚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中未完成治理的84条自然村、20条省民生实事任务村、3处国家和省级农村黑臭水体所在村,以及临鉴江、罗江、小东江、鹤地水库等重点流域的村庄等,严把设计、施工、验收、运维关,切实避免设施闲置荒废“晒太阳”现象,确保完工一条,发挥作用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