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也 红


■阿明
第三十六章
-2-
早些年,梁启春在省政府调研室工作时并不清楚基层主官的难处,是在当了江南市市长后才真正体会到了这一点,而万般难事之中最让他感到头痛和烦心的,便是财政资金的紧缺问题。
市里各种建设有太多要用钱的地方了,比如一大批年久失修甚至变成了危房的学校欲待重建;市区现只有两家医院,急需改扩建多两家来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省里给了江南市建成三个经济开发区的指标,今年必须完成征地并做到“三通一平”;解放初期修建的状元山水库,水利局报告说再不维护修理将面临洪涝,危及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还有目前正在推行国企职工下岗转制,解除劳动合同要补偿……事多如麻,桩桩件件都需大笔资金支持才能够办得成,以至于梁启春这位市长天天都在为筹措资金而忙得焦头烂额,苦不堪言。
当梁启春听许东说有财政部的人来了江南市,那叫一个喜出望外,简直像漂浮于茫茫大海时突然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方才进门,他同卢国忠说省里临时召开电话会议所以晚到,根本是托词。实际是因为他在赶来招待所前,还忙着和副秘书长邵泳商量怎么拟写一份向财政部申请直拨资金的报告。他打算趁着这场午宴,拜托卢国忠帮忙带这份报告回京呈报。“即使报告不能获批,但退一步来讲,至少可以让财政部知道江南市的资金困难,在分发各省指标时给省里通个气,照顾一下江南市。”看着正同邱怀才敬酒的卢国忠,梁启春为解燃眉之急而暗自图谋。
现场众人里心思浮动的可不止梁启春一人,作为在市领导和老同学之间牵桥搭线的主要角色,李沁既知道梁启春的“所图”,又知道卢国忠的“所求”,同时他还有自己的小算盘。这会儿,他在想着是先同卢国忠说江南市缺资金呢,还是先向梁启春提卢国忠姐夫想承包市政工程?正当他思索着切入这两件事的话术之际,邵泳在招待所所长的带领下走了进来。
邵泳抬起左手朝望向他的领导们打招呼。走至梁启春旁边,他把右手拿着的那一页纸放到梁启春身前的台面上。梁启春略扫一眼,点头挥手示意他可以离开。
梁启春两手拇指在上,食指和中指垫着,把那片引起众人关注的纸张捏住,侧转身望向坐于主宾位的卢国忠。因长期搞理论研究,身上沾满书生气的梁启春对这种当面求人之事并不太熟练,所以此刻脸呈羞涩,话音微颤:“卢司长,实不相瞒,江南市的财政已入不敷出、捉襟见肘了,许多民生工程财竭力尽,等米下锅。我在省府工作时,从来就没有‘钱’的概念,现在‘当家才知柴米贵’啊!这段时间,我和在座管财的弟兄已到了计无所出、一筹莫展的地步。幸好,我们的乡贤能人卢司长您这个时候回来了,是我们江南市老百姓之福啊!卢司长,这份是小邵刚拟好的报告,您看可否带回部里研究研究?”
面对梁启春递来的所谓报告,卢国忠一时瞠目无语,心中暗骂李沁“混蛋”,竟给他安排了一顿“鸿门宴”。自己因私返乡,部里的领导都不知道,突然冒出这么一份江南市越级报告,他如何解释得清?当着满桌市领导的面,卢国忠答应梁启春不是,不答应也不是……
说实在,卢国忠为此骂李沁,有点冤枉李沁了,因为李沁也不知道梁启春会没跟他说一声就搞了越级报告这么一出。刚才看邵泳拿张纸进来,李沁心里就已冒出一句:“不好,梁头这个书呆子!”
谁料梁启春当领导这么久了,竟还不知道像他们这类饭局都是要讲究套路的。第一阶段先相互认识,通过谈天说地、喝酒吃菜寻找共同话题,拉近彼此距离;待谈开了、喝高兴了,再进入第二阶段,相互围绕目的放出试探性信号,一番察言观色后有把握则进攻,无胜算就撤退。至关重要的是,无论目的达到与否,最后都要以“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平收场,确保宾主皆尽欢。梁启春不按套路出牌,大家酒都还没喝几口,就直接把“主菜”端上桌了,可真让李沁气急。
“梁头呀,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虽然心有埋怨,李沁还是连忙出声解围:“梁市长说得对!有卢司长是我们江南市老百姓的福气!我也清楚卢司长,家乡情结可深了,刚才梁市长说的难处,真是卢司长业务范围的事。”坐在卢国忠旁边的李沁,伸手接过报告,看了一眼卢国忠,自我请缨:“梁市长,报告呢我先替卢司长拿着,他肯定全力以赴的。这事就交给我跟进吧?”最后这句问话,表面上是问梁启春,实则是逼卢国忠表态。
此时的卢国忠已打定主意,先答应下来再说。于是慢条斯理地说:“江南市流花江哺育了我。虽然‘北漂’了八年,但我时常念着家乡对我的好。现在遇上了改革开放新时代,江南市和全国各地一样,也遇到了相同相似的困难,中央将陆续出台普惠政策。今天‘家里人’看得起我,给了我一个‘光荣’的任务,国忠定将全力以赴,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绵薄之力!”听完卢国忠情真意切的表态,见达到满意效果的梁启春马上举起酒杯,招呼全场:“来来来,我们一起敬江南市的杰出乡贤!”闻令,大家齐齐碰杯,畅饮起来。
当酒酣耳热之际,李沁见缝插针,拉上卢国忠和梁启春走到一边,把卢国忠姐夫刘海运开的建筑工程公司,希望拿到市政工程业务的请求说了。还没踏入市政工程这潭深水的梁启春,觉得给谁干都一样,便满口答应:“没问题!卢司长,姐夫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这事包在我身上!”——他还不知道自己的这声允诺,将在日后的反腐败斗争中引发巨涛,一大批官员“拔出萝卜带出泥”地接连落马……
卢国忠开心领情,连着给梁启春敬了两杯酒。待梁启春、李沁和卢国忠三人都扬着笑脸走回饭桌,一直现场旁观他们“磋商”的程杰等人轮流上前敬酒。大家喝完一轮再吃一轮,席间觥筹交错、言笑晏晏。整场午宴持续近两个小时才以“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结果愉快结束。
午宴过后,梁启春就第一时间向许东汇报了在饭局上取得的丰硕成果。因此到晚宴,许东认为席间以主宾双方增进认识,加深情谊为主调即可,减淡了各需所求的交易成分。
作为这两场饭局的主要操办人,李沁在傍晚时分第一个到达市政府接待所。不难发现,晚宴的规格档次比午间那场高。不仅汤品菜式更丰盛,连服务员都多安排了三人,午宴时只有3名,晚宴则增加到了6名。李沁在厅内检查,看是否还有不周到之处。大圆桌上已摆好比中午时喝的江南春酒更高档些的酒鬼酒。有五个座位上放着同样精致包装的礼品袋,袋里装着江南特产,是为晚宴主角卢国忠以及他在市一中1980级尖子班的同学们,即受邀出席的龙涛明、张松东、黄丽丽和李秀芹几位客人特意准备的伴手礼。站在椅子旁摆弄一下礼品袋,李沁暗想,一把手和二把手的排场确实不一样。
有道是杯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中式宴席文化博大精深,既源远流长,又推陈出新。“办事请吃饭”“事成请喝酒”作为人情社会的一种思维定式,席上一酒一菜均蕴含深厚的人情世故和制胜谋略。
这点也体现在了许东对这场晚宴的安排上,可谓将待客之道拿捏到位。虽说主调简单,但参加人员却有深意。首先,由市委书记和专职副书记亲自做主副陪,体现了对卢国忠的重视。其次,邀请卢国忠的同学到场,着重营造亲切氛围,一群同学之间知根知底,谈起事情来会少些顾忌,更显轻松。再者,许东提高晚宴规格,严格控制了参加人数。其实市委里与卢国忠有职务往来的各单位领导还有不少,与卢国忠有同学关系的人更多,但他都没考虑,只因在私下宴席里,人员越少,代表规格越高。
当晚宴如约开席,主宾尽数登场。许东一如既往地展现自己的幽默风趣、妙语连珠,让场子迅速升温。本来时值岁末年初,作为地市级一把手,许东一月份的工作计划已排得满满当当。这晚他原是要和梁启春组织全市民主党派人士召开餐会,征询对江南市人大代表大会上市长所作工作报告的意见,由于常务副省长那通要求高规格接待卢国忠的电话,许东才调整了安排。
从梁启春处收到卢国忠愿意帮助江南市争取财政资金的好消息后,许东便觉得晚上对卢国忠的宴请,又多了一层代表江南市感谢他的含义。同时,从江南市到京城当官的人物可不多,许东也想通过宴请进一步结识卢国忠,毕竟“多个朋友多条路”,于公于私都有好处。此外,许东还想借此场合近距离考察魏副书记和李副市长的品行,为人大代表会议后的党政班子分工调整提前做好准备。
席上,身为副主陪的魏副书记偶尔搭话陪聊,偶尔敬酒助兴,存在感不若许东这位一把手强。对于已经一把年纪,事业上再无进步可能的他而言,这场宴会不过是件寻常工作,无甚特别所求,所以心态特别平和。
而相较于魏副书记,李沁的内心想法就复杂多了。他对卢国忠愿不愿意、能不能帮江南市解决财政问题不感兴趣,他只想利用这种场合在许东面前多多表现自己,期待得到许东的认可,甚至想如果卢国忠能当许东面夸奖自己几句,那就最好不过了。同时,他又担心龙涛明几人万一出什么差错引起许东反感,并因同学关系牵连到自己,因此他整晚都敏感而紧张地猛盯着自己的几位同学如何表现,反倒在应对之间失却了平日的淡定自如。
要说整场晚宴谁最享受,当然非卢国忠莫属。那么多市领导和已在各行各业叫得出名头的老同学为自己搭台捧场,谁不意气风发,大感畅快?当许东谈到感谢他为江南市财政做贡献时,卢国忠虽然面上露笑,举杯表示“应该的”,可他又不傻,深知任何影响到自己仕途的事情都绝对不能办,除非是搭顺风车。他拜托的私事,梁启春和李沁已答应,至于江南市的财政问题,如果到时候资金分配理想,就说是自己的功劳,要是没成则提前通报李沁,说一声尽力了便可,自己能推脱的理由多的是,根本不怕他们不满。再说人事如梦,眼前这届班子过几个月会变动到哪都说不准。官场这套已炼得炉火纯青的卢国忠,心里丝毫没有压力,席间该吃吃该喝喝,滋润得很。
在杯盏交觥间,卢国忠还将自己同在座的几位老同学做了一番比较。看看正同李秀芹聊着的李沁,卢国忠满心自豪,觉得虽然二人都是副局级,但李沁在地方,可比不了自己在中央。想起高中时自己数学成绩好,李沁给自己起的“账房先生”这个外号,卢国忠撇了撇嘴。“李沁这小子惯会来事,估计仕途还会有发展,得提防他超过我。”这么想着,卢国忠把目光移向了许久未照面的龙涛明。
高考那个学期,尖子班在大中小考后各科成绩总分最高的是龙涛明,累计达35601分,而自己只有35089分,差了一大截。后来龙涛明高考志愿却傻傻地选择了农机专业,毕业后回到了乡镇工作,不如自己在京发展见过了大世面。不过听李沁说,最近他在树脂总厂搞出了名堂,国防科技都用上了他厂里的产品。想到这,卢国忠又不得不承认龙涛明也是个厉害人物。
其实,龙涛明还有一点让卢国忠羡慕得心里酸溜溜,那就是他在同学当中的威望最高,并且特有女人缘。就拿晚宴现场二位女同学黄丽丽和李秀芹来说吧,自己高中那会儿从不敢同这两位女神级人物攀谈,而大家都看得出黄丽丽喜欢龙涛明。但今时不同往日了,李秀芹和黄丽丽现在一个离婚一个独身,人生风光都在青春年少时挥霍掉了,如今的自己还瞧不上她俩了呢!上次张松东进京,说黄丽丽还待字闺中,捣鼓卢国忠追求她。“真是偏隅见识少,京城美女多了去了。”朝坐在斜对面的张松东瞥一眼,卢国忠暗嘲道。
说到张松东,卢国容曾提及他已成了江南市首富,还说要不是自家弟弟帮衬,他张松东哪有今天?然而姐夫刘海运几次找张松东要工程业务都被拒了,真是只白眼狼。卢国忠向来知道张松东歪点子特多,是个邪乎人,不过在他看来“有富没贵,钱财当废”。张松东现在就一个体户,有点钱罢了,与自己也没法比……
偌大的宴厅里,有人比来比去,正志得意满;也有人因“做贼心虚”而闪闪缩缩。从见着被自己主谋绑架过的龙涛明,张松东一改往日侃侃而谈的风格,谁的目光都不敢对上,不仅食不下咽,还沉默得很,多半时候自己闷头喝酒。他心里祈盼着警方赶快了结“12·31”龙涛明失踪案,自己才可继续逍遥法外。
张松东没察觉,整晚忙于向领导们推介自己所开美体美容院的李秀芹,拨冗望了他几眼。自被张松东当做礼物送给范文喜遭了大罪也疯过一回,李秀芹就已看破红尘,对所有男人都抱持仇视心理。入座后,李秀芹默默评价了句,“一桌伪君子,满嘴荒唐言。”但为了拓展店里生意,她压下了心底的厌恶感,花蝴蝶似的媚着眼一个个领导敬过去。在敬酒敬到龙涛明时,李秀芹分明感觉到了安静坐着的黄丽丽投来了眷注的眼神。
黄丽丽与李秀芹不同,来赴宴不求财不求利,单纯只为见上龙涛明一面。当与日思夜盼的龙涛明久违地说上话握上手时,黄丽丽掩藏已久的情丝再次萦绕心头,化作了两瓣绯红飘至两颊。握住龙涛明厚实,略带温暖的手掌不过几秒钟,她竟一颗心都快要跳出胸膛了。整场宴会下来,她根本不在乎上了什么菜,谁讲了什么话,只专注顾盼心上人,成了唯一祈望着宴席时间越长越好之人……
而龙涛明并非没有留意到黄丽丽屡屡瞥向自己的目光,奈何神女有心,襄王无梦,他无法给予回应,便只好躲开了眼。同时,他今晚也感到些许生气,为李沁在邀约电话里没说实话,“说什么是为我压惊设的饭局,明明卢国忠才是今晚的主角,李沁这张嘴真够能骗人的!自己还不知道许东书记也会来!”被摆了一道的龙涛明,看到许东、李沁围着他们口中为江南市作出贡献的卢国忠高谈阔论,而自己前几天被绑架的遭遇,大家都避而不谈,不由态度有些冷淡。
即使如此,龙涛明依然保持无论谁讲话,他都很认真聆听的好习惯。许东说到了江南山水并茂人杰地灵,在改革开放这几年取得工农牧副渔各行各业的惊人成就,也谈到了自己对江南市的深厚感情,同时描绘了江南市的美好蓝图。卢国忠讲了他到北京工作的经历感受,生活上不习惯闹出的笑话和对家乡的思念。李沁则把自己当做在场高中同学的领头人,聊天时将每人的工作情况,以及性格优点等当作谈资,逐一讲给许东听。
不只听,龙涛明还很细心地看,发现众人神态各异,卢国忠经常同人说话时分神,李沁双眼总在黄丽丽和李秀芹之间扫来扫去,而张松东和魏副书记全程不断吸烟……
不知这场晚宴结束以后,龙涛明与一群老同学又会发展出怎样的新故事?请看第三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