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创新职业教育
陈汉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了加快职普融通,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随着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矛盾日渐突出,也侧面带动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有助于实现提质增效。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为职业教育高效发展提供保障,有助于切实提高教育适应性,展现社会服务功能,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一、融合行业需求,提高产教融合效果
产教融合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是为了更好的创新职业教育的模式,把握教育与经济产业融合,切实提高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适配,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职业教育建设实践环节,职业院校需要根据专业群划分、专业建设,注重科学合理需求预算平台的组建,并开展定期的需求信息发布,制定出良好的教学流程,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使民生领域获得更多人才供给,从而职业院校在熟知区域产业结构与发展趋势下,推动专业建设效果。另外,为了提高课程建设质量与教学效果,职业院校需要从科学角度出发,制定出科学化人才培养机制,并开展定期预测活动,分析行业、产业情况,判断特定类型人才需求,并针对各类专业,开展调整、合并等活动,更好地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同时,职业院校需要注重动态评价体系的组建,注重程序、步骤的简化,从而使职业院校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相关专业教学,为各类产业发展培养良好的技能型人才。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为了提高专业设置、市场适应以及社会贴合等情况,职业院校还需要依靠行业专家,积极开展专业规划、设计活动,并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等工作,使所设专业满足行业的人才需求,显著提高职业教育的有效性,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巧用平台建设,对接行业产研需求
实践平台建设,可以为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属于提高科研成果转换率,推动产业化、商业化以及市场化的重要载体,其可以满足企业的科研需求,并提升职业教育有效性。其中在实践平台建设环节,职业院校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创新工作,不断优化产教融合方式,增加校企合作资源的整合力度,提高企业经营质量与效果的同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在教学实践中,职业院校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致力产教整合,借此展现出企业岗位工作技能要求,或结合企业的实践需求,开展技能型人才培养。从设施建设层面出发,职业院校需要结合企业岗位与生产情况,制定出良好计划,选购合适的设备与资源,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提高设施使用频率;从研发需求层面出发,技术的研发与科研工作属于职业院校突出自身价值的重要方式。职业院校需要注重实践平台与企业研发需求的联系,并借助该方式,有效减少实验、研发以及创新相关的资源支出,切实提高产学研一体化水平。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我们需要结合企业技术与研发需求,注重校企合作的深化,从而展现出产教融合的意义,切实推动教育行业的现代化步伐。
三、完善层次结构,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在社会经济发展环节,职业教育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而人才培养模式则是关键性因素。为了使职业教育满足经济发展需求,需要开展产教融合,不断完善层次结构与体系。在职业教育建设中,借助横向与纵向教育的完善,提高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效果。同时,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需要满足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职业院校需要注重产教融合,并增加多元化形式,调整职业教学体系,使其满足时代发展需求。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可以使职业教育满足社会现代化发展需求,完善育人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