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探寻发展新路径
“百千万工程”深调研融媒行走进茂名


工人捕鱼装货。

参观化橘红加工车间。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付思明 摄
■记者 许巨滔
本报讯 “化橘红正式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吊水’罗非鱼还可以制作成鱼生。”日前,探寻发展新路径——“百千万工程”深调研融媒行走进茂名,20余家中央、省、市媒体探访茂名城市地标和重点企业,开展为期3天的调研采访活动,探寻茂名高质量发展密码。
化橘红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
活动首日,媒体记者来到茂名化州,在广垦(茂名)国家热带农业公园南侧,以化橘红博览馆为主体建筑的化橘红产业博览中心拔起于绿野间,气势恢宏。
博览中心是集研发、加工、销售、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化橘红产业核心区,重点建设的化橘红博览馆、化橘红烘干仓储中心以及化橘红入口广场等周边配套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文化创意街已建成主体。
在广东美华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化橘红加工车间,媒体记者在直观感受小小一颗化橘红的加工转化过程,“化橘红‘药食同源’得到认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其产业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活力。”参观的媒体团发出阵阵感叹。
当晚,人们驻足化州鉴江欣赏美丽的夜景,湖畔灯火闪耀,两岸琼楼、桥梁的彩灯倒影在平静的河水中。媒体记者们搭乘画舫,沿着绵延流淌的鉴江,从充满烟火气息的骑楼步行街,到江塔辉映赏“千秋月色”的文光塔,打卡夜色中的橘城地标,尽情领略橘城的浪漫风情。一城千面,一场鉴江夜游,也是一次文化空间新业态的探索。
茂名罗非鱼游出“百亿产业”
活动次日,采访团走进高州市石鼓镇丽山村罗非鱼养殖基地,起网、捕鱼、装货,一尾尾罗非鱼翻腾跳跃,鱼跃人欢的丰收景象展现在眼前。
“这个鱼塘有70亩,今天预计打捞10万尾罗非鱼。我们现在主要发展活鲜运输业务,将新鲜的罗非鱼输送到国内市场,销至四川、云南、东北地区等全国10多个省份。如今罗非鱼行情一年比一年好。今年罗非鱼价格比去年上涨1—2元/斤。”负责人潘文伟、潘文豹告诉记者。
提到罗非鱼,市场上“吊水”罗非鱼是最紧俏的品质货。在“吊水”罗非鱼养殖场里,从养殖场捕捞回的罗非鱼,转到流动的地下水井水进行吊水暂养,期间不再喂养饲料。这种方式能促使罗非鱼排除体内的泥腥味,起到去腥减脂增加口感的作用。
据了解,2023年,茂名市罗非鱼养殖面积超26万亩,年产量26.22万吨,约占全省罗非鱼养殖总产量1/3,全国罗非鱼养殖总产量1/7;罗非鱼出口量8.1万吨,货值14.62亿元,出口罗非鱼总量稳居全国前列,全产链产值约97亿元。
茂名生猪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一走进这里就能闻到浓浓的米香味。”随后,采访团走进位于茂名高州市石鼓镇九罡工业园的顺达现代农业产业园,这里坐落着高州市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广东省生猪跨县集群产业园高州市顺达年加工10万吨猪肉制品项目。
顺达农业公司总经理陈祥挺告诉记者,自2022年以来,顺达农业承担了茂名市生猪跨县集群产业园和高州市丝苗米产业园核心项目,产业园先后在石鼓、镇江、沙田、宝光4个镇街集约流转了1万亩富硒土质农田种植丝苗米,带动周边农户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约10万亩水稻种植。目前,产业园丝苗米播种面积超10万亩,产业园主导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3亿元。
如今,高州市顺达猪场有限公司已成为集水稻种植加工、生猪养殖、肉品加工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在总投资4亿元的项目厂房中,一条条整洁的自动化生产线挂着生猪并进入分割流程,该项目设计产能年屠宰生猪100万头、年加工肉制品10万吨,大大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附加值。通过建设屠宰和加工项目,进一步打通了生猪的产业链,大力推进生猪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屠宰后出品的冷鲜肉将通过冷链送到大湾区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