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国资委党委:
打造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 为国资国企提供智力支撑
■记者 严志强 通讯员 周鸿鹏 林晓妍
本报讯 近年来,茂名市国资委党委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全面加强现代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打造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做好新时代国企人才工作,为我市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引才强基,把好人才选聘“入口关”
聚焦企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市场化人才选聘机制,分层分类广纳人才。市国资委相继出台了《关于规范市属国有企业员工招聘工作的意见(试行)》《茂名市国资委关于规范市属国有企业员工公开招聘流程的通知》《茂名市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属国有企业员工招聘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市属国有企业员工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起草文件报市委、市政府批准出台了《中共茂名市委办公室茂名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茂名市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若干措施〉的通知精神》(简称“国企16条”),推进国有企业用人用工制度改革,落实市属国有企业“定员定岗、逢进必考,统一招考、统一培训”制度,把好人才选聘“入口关”。2023年11月,组织市属国有企业面向全国公开招考,为国有企业输送了43名高素质人才。2024年下半年在充分了解市属国有企业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的基础上,针对企业薄弱环节及新业务发展情况,拟定人才招聘方案,由市国资委带队到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招聘,为高校毕业生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为国企发展引入新血液、提供新动力。同时,制定《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操作指引》,指导具备条件的市属国有企业开展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
育才壮骨,铺就人才成长“快车道”
建立覆盖面广、层次分明、因需施教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强化党性锤炼,发挥国企党建引领优势,将人才自主培养计划纳入企业发展规划,通过青年干部理论学习、开展“知行讲堂”讲学活动、举办青年论坛、红色谱系教育等方式,筑牢人才信仰之基;强化素质培养,汇聚省内外高校、科创平台、对口合作单位等资源,开展项目合作交流,分批组织国企管理人才赴重庆、上海、广州、珠海、佛山、中山等地开展“走出去”实地考察学习30余次,不断学习外地国企先进管理经验。市国资委先后与武汉理工大学签订研发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技术攻关,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推动产教研深度融合。强化能力提升,不断提升青年人才综合业务能力,充分发挥老职工“传帮带”作用,指导企业开展师带徒跟岗学习结对80对,采取“一对一”“老带青”等形式,“手把手”教业务,铺就人才成长“快车道”,助力人才素质快速提升。
留才聚力,形成人才聚集“强磁场”
不断营造尊重人才、支持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环境。市国资委建立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讲效率又讲公平的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企业负责人、中层管理人员、基层业务员在实施工资总额预算控制的基础上实行个人收入与业绩挂钩、多劳多得、有业绩有提成的考评激励机制,充分体现人才的岗位贡献和人才价值。建立职称学历激励机制,制定实施职称和执业资格补贴管理办法,激发各类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面对面倾听人才心声,收集人才需求,指导企业建设敏捷人才公寓与产业园员工宿舍,把好企业食堂食品安全关,为人才提供营养丰富、健康卫生的工作餐,指导企业在办公场所内建设文化长廊、健身房、茶水间、健康小屋、党建书吧等,为人才营造更加舒心、安心、顺心的工作生活环境。
用才兴业,打造人才干事“大舞台”
市国资委牵头进一步落实市属国有企业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优化配备,明确议事规则和运行机制,不断厘清各治理结构的关系与职责边界,强化党组织领导、董事会决策、经理层执行的组织架构。在有一定规模的市属国有企业,推动董事长、总经理分设。研究出台《市管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实行以委任制委派董事,以聘任制选聘高级管理人员,确保董事会把方向、经理层谋业绩,激发市属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活力。参照先进国有企业做法,在市场化经营的市属国有企业试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要求,以契约的形式确认责任权利,对职业经理人赋权,发挥专业人才作用。加快培养国企骨干力量,积极培养企业领军人才,建立国企后备人才库,根据人才的专业特长和性格特点合理安排岗位,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才脱颖而出。加大力度选派优秀年轻人才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基层实践大熔炉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采取多岗位锻炼、挂职任职、岗位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国企人才基层工作经验和攻坚克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