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

一路霞光

——记市十三届人大代表、沙琅社工站副站长杨丽霞


■黄德青 刘永亨


   2012年6月26日,一年一度高考放榜的日子。杨丽霞与其他考生一样,怀着一种难以言状的心情,抢在第一时间查看自己的成绩。然而,榜单上的成绩让她大失所望:发挥失常,她只考上大专。
  为此,班主任找上门来,苦口婆心地劝导她:“丽霞,你平时成绩很好,假如你发挥正常,是完全可以考上本科的。希望你再复读一年,明年考上一间好大学。”坐在旁边的爸爸也鼓励她说:“是啊,人生能有几回拼?再辛苦一年,如果能考上好大学,你今后的工作就不用担忧了。”
  爸爸杨广辉,是乡村的一位家居装修工。杨丽霞理解爸爸,“望女成凤”是“中国式”父母寄予女儿的最大心愿。然而,她更了解自己的家庭。家里经济不宽裕,七口之家的经济,主要靠爸爸支撑。爸爸都一把年纪了,还要在外面吃苦受累,这叫她怎么忍心再去复读呢?她希望自己早点参加工作,以减轻爸爸肩上的压力。
  翌日早上吃早餐,女儿将一碗热腾腾的白粥端到爸爸跟前,心情平静地对爸说:
  “爸爸,我准备填报志愿。”
  “你不想复读了?”
  “不复读了。”
  杨丽霞纯真、善良而热烈,就像一个滚动着的火球。看着自己可爱的女儿,爸爸语重心长劝导说:“乖女呀,这可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啊!在时间这条道路上,是走不回头的,过了这条村,就没那个店了。我劝你还是考虑清楚再填吧,要不你今后会后悔的!”
  “我已考虑清楚了。”杨丽霞面对爸爸深情地说,“您放心吧,我自己决定的事,是不会后悔的。”
  “你准备填报什么志愿?”
  “南华工商学院‘社工’专业。”
  爸爸没读过大学,大学里开设什么专业,他不甚了解。在他的心目中,大学所开设的专业,无非就是中文、数学、英语、建筑等,哪里听说过什么‘社工’专业呢?
  “‘社工’专业是学什么的?”爸爸不解地问。
  杨丽霞告诉爸爸,“社工”专业就是“社会工作专业”,是为社会做公益事业、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的。一句话,就是学雷锋做好事的。
  “大学会开设这样的专业?”
  “是的。”
  乐善好施是杨丽霞家的“祖传家风”。自婆祖(爷爷的妈妈)开始,家里人就喜欢接济和帮助别人。每逢邻里乡亲遇上困难,他们就会力所能及出手相助。特别是奶奶吴笑英,叔公杨元和(爷爷的弟弟)刚出世,婆祖就撒手人寰,留下嗷嗷待哺的小叔公,是奶奶辛辛苦苦将小叔公拉扯成人、供他上学、为他成家立业的。爸爸当事之后,将杨家的良好家风传承了下来,但凡村里搞公益活动,他都会慷慨解囊,积极为活动出力、捐钱或捐物。因为一家人都乐于助人,久而久之,她家便成了村里人的“活动中心”。
  杨丽霞的选择,让爸爸既高兴又担心。高兴是因为,女儿和自己一样,都是一位好心人;担心的却是,女儿尚未成家,假如过于热心慈善和公益,将来会不会影响她成家立业和生活?毕竟是为人父母呀!哪能不心疼女儿?
  “这种专业能不能报考公务员?”爸爸问。
  “目前公务员招考还没开设这个科目,”杨丽霞回答,“但民政系统已成立专门机构,是属于国家编制之外的。”
  “福利待遇如何?”
  “肯定比不上公务员。”
  “那你为啥要报这个专业?”
  杨丽霞告诉爸爸,给她灌“迷魂汤”的,是本村同宗姐姐杨带娣。三年前,杨带娣考进湛江师范学院“社工”专业。在校三年,杨带娣先后荣获“优秀实习生”和“优秀志愿者”等殊荣。杨带娣佩戴大红花登台领奖的那种荣光,一直羡煞着杨丽霞。称赞完杨带娣,她又向爸爸推心置腹倾吐了自己的心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领着工资做好事,这等善举何乐而不为?”
  金灿灿的朝阳透过窗户射进餐厅,照在杨丽霞白里透红的圆脸上。知女莫若父,看着一脸霞光的女儿,爸爸再也没说什么。
  2012年8月中旬,杨丽霞收到了南华工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为此,她高兴得一夜没睡。自己的选择如愿以偿,哪能不高兴呢?她紧握拳头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像带娣姐姐那样,带着大红花登台领奖!”入学那天,爸爸将她送到车站,目送着大巴车披着霞光一路远去,爸爸半忧半喜地祈祷说:“女儿啊,愿你的人生也一路霞光!”
  时光如白驹过隙。从第一门《用生命影响生命》,到最后一门《社会心理学教程》,三年大学开设课程24门,每一门功课,杨丽霞都潜心研读;每一道作业,她都悉心作答。学业结束,全科成绩出炉,杨丽霞各科成绩均名列全班前茅。同时还荣获共青团南华商学院“优秀青年志愿者”、兴华街家庭服务中心“优秀志愿者”等殊荣,实现了她“戴着大红花登台领奖”的愿望。


  杨丽霞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她实习时定下来的。
  两个月前,学校安排杨丽霞到广州市海珠区华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习。实习第一天,中心主管黄丽婉就意味深长地告诉大家:“我们身上穿着的这套衣服,已经明确告诉我们,我们选择的,是一条为别人的道路铺设霞光的道路,但我们的道路,肯定不可能一路霞光!”
  杨丽霞完全理解黄主管话中的寓意。实习期间,她刻苦耐劳,主动作为,样样工作走在前头,得到了中心领导和服务对象的一致赞誉。实习结束那天,黄主管当着她的面向中心主任建议说:“丽霞这妹子个子虽小,但人很勤快,很有爱心,也很有办法,是一块社工的好料子。如果她愿意,中心是否可以免试招收她?”
  “好吧!”中心主任一锤定音,“就依你的建议办。”
  第二天大清早,杨丽霞就到服务中心上班了。
  华仁社工服务中心共分作长者部、家庭部、青少年部和义工部等四个部。杨丽霞被安排在长者部,服务对象为南华西街无依无靠的老人家。上班不久,居委会的一位干部就找上门来告诉她:“聚龙里的胡阿公近期状况很不好,你们过去看看吧。”
  “好的。”杨丽霞爽朗回答。
  胡阿公是一位74岁的长者,患有明显的阿尔茨海默症。还在实习期间,杨丽霞就对胡阿公的相关情况有所了解,只是因为入职之初忙于琐事,一时还腾不出身而已。
  道别了居委会干部,杨丽霞马上赶往胡阿公的住处。当杨丽霞匆忙走进胡阿公的卧室时,一股腐臭味扑鼻而来,杨丽霞感觉胃部突然痉挛一下,一道酸液顿时从胃部涌向喉咙。她赶紧转过身往外走,但没走几步,她的嘴巴便“嗦”的一声,肚子里的所有东西一喷而出,全部吐到了走廊的墙角下。
  这是一种由霉气、烟气、腐气、闷气以及老人气味长期发酵而形成的混合性臭气。杨丽霞虽然出身农村,但她生活在一个整洁而卫生的家庭,从来未闻过这种臭气。
  杨丽霞想起了黄主管的话……是啊!要给别人的道路铺设霞光,自己就必须有所付出!杨丽霞咬了咬牙,又回到了胡阿公的卧室。她屏住呼吸,偶尔走出廊间吸口新鲜空气,拖地板、洗衣服、擦桌子、收拾碗筷、清理垃圾,如同整理自己家里一样,她花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才将胡阿公的卧室清理干净。此后的每个星期,她都和社工们一起,帮助胡阿公认真清理一次。
  让杨丽霞印象最深刻的,还有兆龙里的卢阿婆。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杨丽霞正在穿街过巷做老年人服务情况调查。突然间,服务中心黄主管火急火燎打来电话:“阿霞,不好了!兆龙里卢阿婆家着火了,你马上赶过去看看。”接到黄主管的电话,杨丽霞急忙赶到卢阿婆家。
  卢阿婆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以及双腿粉碎性骨折。那天,卢阿婆感觉浑身酥麻乏力,于是一个人到附近理疗店做理疗。谁曾想到,这一次理疗竟酿出一场毁灭性的火灾呢?待卢阿婆闻讯赶回家里时,火是让消防队给扑灭了,但卢阿婆家的所有家当,都已经被烈火化为灰烬了。看到家里的东西全部变成了漆黑的焦土,卢阿婆完全失去了理智。
  “我的家没了,我不想活了!”
  “阿婆不要这样!”就在阿婆呼天抢地时,杨丽霞赶了过来,她一把抱住阿婆安慰说,“请您相信我们的政府,您的一切问题,政府都会帮您解决的。”为了稳住卢阿婆的情绪,杨丽霞赶紧将卢阿婆带到街上,为卢阿婆租来一间临时住房,然后谆谆善诱,细心地给卢阿婆做心理疏导工作。待卢阿婆的情绪稍微走出火灾阴影,杨丽霞又马上赶到商场,自己出钱帮助阿婆购买油盐酱醋和碗筷盆钵。将卢阿婆安顿好,她又通过服务中心链接相关机构,一边为阿婆争取救助资金,一边组织力量为阿婆铲除房间焦炭、粉刷墙壁、安装水电和购买生活必需品。经过一个多月的忙碌,杨丽霞他们让卢阿婆住上了一个全新的家。
  身在异乡,每当夜阑人静时,杨丽霞就会情不自禁地想道:如果家乡也设有这么一个社工机构,我能回到家乡上班,为父老乡亲尽一份微薄之力,那该多好啊!


  杨丽霞的机会终于来了。又是一个宁静的夜晚,杨丽霞在浏览省民政厅公众号。刚打开网页,屏幕上就跳出一条令人振奋的标题:“2017年广东省双百(下称“双百计划”)镇(街)社会工作者招聘940公告。”杨丽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自己想得太多而在心里虚幻出来的。但当她揉揉眼睛再看时,依然看见屏幕上公告那真实而醒目的标题。一口气看下去,竟然发现,家乡电白区沙琅镇招聘名额居然达5名之多。这下可把杨丽霞乐坏了!
  “我一定要报名参加家乡‘双百’考试!”杨丽霞心潮起伏,手舞足蹈,“我一定要尽最大努力,争取回家乡当社工!”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杨丽霞在全面吃透考试资料的同时,又重新研读了一遍大学三年所学的课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复习、笔试、面试及考察等一系列程序,杨丽霞以笔试第一名的好成绩,如愿实现了回乡当社工的愿望。接到通知的那一刻,她在心里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当一名优秀的社工,为建设和谐而幸福的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7年6月27日,杨丽霞辞掉了广州的工作,以电白区沙琅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副站长的身份,加入了沙琅“双百蓝”队伍。起初,在家人、同事和朋友中,几乎没有一个人认同她的选择。大家都认为,大城市工资高,发展前景也好;家乡没大城市好,社工意识薄弱,且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回家乡干不值得。杨丽霞却说:“沙琅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我有义务回来为父老乡亲做点事情。”同年七月,杨丽霞与另外4名“双百蓝”一道,风尘仆仆赶到尚塘村委会,开始了他们“安顿身心、驻村三同”的“双百蓝”生活。
  时间不等人。取得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之后,他们马上投入实质性工作。初来乍到,他们的条件非常艰苦,没有办公设备,他们就在自己家里拿来;工作经验不足,他们就在工作中总结。他们走进村委会,向村委干部了解情况;他们走村入户,具体落实服务对象;他们风里来雨里去,尽心为困难群体奔忙。这群“双百蓝”的突然出现,立即在乡村中引起如潮一般的热议。
  “他们应该是来抄水表的吧!”
  “细皮嫩肉的,能受得了日晒雨淋之苦?”
  “什么社工呢?下乡走一遭,做个样子而已。”
  面对这样的议论,杨丽霞拿出了具体行动。
  尚塘村的“五阿公”,是一位93岁高龄且双目失明的老人家,因排行第五,人称“五阿公”。此前,五阿公除购买生活用品外,生活上的其他问题都可以勉强自理。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和疾病的加重,其自理能力越来越差。待杨丽霞他们发现时,五阿公的生活基本需要别人照顾了。为保证对五阿公的“全天候”,杨丽霞将社工分成2组,每组2人,每天轮流探访,帮助五阿公买菜、做饭、搞卫生和洗衣服。五阿公看不了电视,杨丽霞通过链接村委会干部资源,为他买回收音机,让他听音乐、听新闻或听故事。五阿公行动不便,无法洗澡,杨丽霞则安排男社工帮助他抹脸、擦背和洗澡。就这样,杨丽霞带领社工们一直坚持了两个多月。老人临终前老泪纵横,深有感触地对社工们说:“我虽然没有子女,但我感觉我比一些有子女的老人还幸福!我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你们啊!”在社工的陪伴下,五阿公安详而幸福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谭儒村12岁女孩小邱,是一位五年级学生。父亲精神异常且有明显暴力倾向,被送进精神病院强制治疗,至今尚未出院;母亲离家出走十余年,直至现在都渺无音信。杨丽霞了解情况后,立马与社工们一起,联动残联、银行、公安局、检察院以及精神病院等单位,奔走一个多月,帮助小邱全面落实了事实无人抚养政策、司法救助政策以及居家环境改造等多项政策。小邱身体不适,杨丽霞就带她去医院就诊。学校召开家长会议,杨丽霞就代表家长参加。小邱没见过大海,杨丽霞又与区检察院的干警一道,带着小邱去看海。此外,杨丽霞还通过捐赠链接,为小邱买回许多学习用品。生活在这个幸福的“家”,小邱的心情逐渐好起来了,学习成绩也得到了稳步提高。
  在抓好个案服务的同时,杨丽霞经常带领社工们“学雷锋,做好事”。如参与尚塘村人居环境整治、帮助年迈老人打扫清洁卫生、撸起裤筒参加村民生产劳动等。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杨丽霞他们的善举义举,彻底改变了村民对社工的看法。面对着社工们的感人行动,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夸奖说:“雷锋叔叔真的又回来了!”


  社工们的感人事迹,激励着无数兄弟姐妹。乘着这股东风,杨丽霞牵头成立了沙琅镇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会,广大群众更是踊跃加入协会。在志愿者中,岁数最大的要数吴其章大伯,他的年龄已逾70,但身体健康,入会要求强烈,协会破格录取他。而岁数最小的,是三年级学生吴迪,年龄只有8岁,由奶奶监护着参加活动。更多的是中老年妇女,她们怀着一腔无私奉献的热血,从家庭走来,从单位走来,从广场舞池走来,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志愿者行列。到目前为止,沙琅社工已由原来5名发展到现在18名,志愿者从无到有,现在已发展成一支拥有300多人的庞大队伍,服务范围已实现沙琅镇18个村(居)委会全覆盖。“双百蓝”忙碌的身影,在沙琅大地上随处可见。
  茁壮的苗儿,都是在汗水浸泡过的土地上长出来的。
  2017年以来,杨丽霞荣获广东省“双百计划”优秀副站长等18项殊荣,2021年11月当选茂名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2023年6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市人大十三届二次和五次会议上,杨丽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了《关于完善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和《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建议》,且两建议均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实施。杨丽霞所在的社会工作服务站,5次荣获市、区优秀社工站荣誉称号。
  对于全国社工来说,杨丽霞及其社会工作站,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但在这个缩影中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祖国未来的道路,一定是铺满霞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