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百千万工程·茂名观察
发展乡村体育 赋能乡村振兴
王平生(电白)
据茂名日报社全媒体报道,近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庄悦群主持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茂名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专题研讨“体育+”赋能乡村振兴工作,致力以“赛事+产业”的新模式激活乡村经济,加快“百千万工程”的推进步伐。
庄悦群指出,群众体育赛事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是加快“百千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乡风文明的关键抓手。近期,以“村BA”为代表的乡村体育赛事在我市持续掀起热潮,为农村聚集了人气、搞活了商业,开辟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彰显了基层实干创新的精神风貌。我们要认真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聚焦全民健身、“赛事+产业”,探索“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的良性机制,不断激发体育赛事活动的内生发展动力,探寻以赛事聚人气、以人气带产业、以产业促共富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
乡村体育以当地农民为主要参与群体,借助简便的体育设施、器材或自然环境资源,开展一系列旨在促进身体健康、休闲娱乐、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的体育活动。这类体育活动通常具有显著的地域色彩,涵盖了传统的乡土体育项目以及一些形式灵活多样的现代体育项目。
乡村体育赋能乡村发展振兴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一,经济赋能。乡村体育活动能够带动当地旅游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例如举办特色体育赛事(如“村BA”篮球赛、民俗体育节等)可以吸引观众和游客,促进消费,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其二,优化社会结构与增强凝聚力。体育活动能增进村民之间的联系,促进社会和谐,提升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共同参与体育锻炼和比赛,有助于构建积极向上的乡村社会风貌。其三,文化传承与创新。乡村体育往往融合了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通过体育活动展示和传承乡村特有的民俗文化,同时也能激发文化创新,增强乡村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其四,促进农民身体健康。体育活动直接改善农民的身体健康状况,降低因病致贫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普及健身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让农闲时的村民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减少赌博等非法活动;乡村体育对提升农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和村风民风具有重要意义。其五,促进教育与人才发展。乡村体育可作为教育的补充,培养青少年的团队精神、竞争竞技意识和公平观念,为乡村培育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品德的下一代。乡村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繁荣能够激励、启迪并带动培育一批体育优秀人才。
乡村赛事推动乡村经济创新活跃。例如,火热的化州“村BA”赛事在鉴江街道东方红村委会大北国村打响。上月,化州市成功举办了首届“村BA”篮球赛。这场体育盛宴,不但点燃了人民的运动激情,更成为“百千万工程”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为乡村“夜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早在2023年茂南区“村BA”篮球赛小组赛就精彩纷呈,茂南金塘镇代表我市参加国家“村BA”省级选拔赛;近日,电白区以“多彩麻岗杯”为主题的麻岗镇首届“村BA”男子篮球联赛在坑内村党员先锋广场篮球场热烈开赛。多年来沙琅镇乡村在重大节日举办体育赛事,带旺了节日经济和夜经济,赛事期间乡贤捐款捐资助力乡村发展,公益事业在乡村大放异彩。这些乡村赛事,突出特点在于接地气。村里露天的赛场、人头攒动的观赛氛围、中场的民俗表演、农家最爱的农副产品奖励,共同构成了运动文化的“大餐”。越来越多的地方通过“村赛”探索更多可能的新举措:以乡村赛事为切入点和吸引力,将地方文化、特色农产品、特色景点等整体盘活,最终带动全域经济蓬勃发展,乡村体育成为乡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乡村新质生产力的涌现和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发展农民体育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体育强国强省强市和健康中国的重要任务。步入新时代,农村体育设施不断完善,“体育+”助力乡村产业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赛事成为新的亮丽风景线,“体育力量”让乡村振兴充满动力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