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名品汇聚于茂 产业文化同台展演


  为我市“信”字号公用品牌授权使用企业(产品)颁发证书。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黎雄 摄

茂名特产人参薯。

网红在电商展位现场直播带货。

茂名月饼产品展区吸引不少市民参观品尝。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颜东 摄

本报记者 严志强 通讯员 葛海敏
  7月26日,为期2天的助力“百千万工程”广东产品质量行(茂名站)活动在茂名东荟城开幕,活动以“广东地标特产夏日大集暨‘茂果飘香’优质农品丰收季”为主题,搭建广东地理标志产品展示推介舞台。
  搭建平台促进供需对接
  活动中,首批获得“湾区认证”的地理标志产品用标企业代表上台领取了证书,通过高品质认证,有效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助力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市县政府代表与跨境平台及电商平台代表,地理标志产品相关行业协会与大型商超将分别签订合作意向协议,通过供销对接持续推动地理标志优质产品上架售卖,加强产业资源整合,扩大市场需求新载体,共同护航特色地理标志产品高质量发展。
  活动按“1+4”分区布局在茂名东荟城南广场设置开幕式主会场,并开设地理标志产品历史文化展、广东地理标志产品展、特装展及质量服务站等4个区域。以我省164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及其历史文化为主题,设计了“广东省地理标志产品分布图”,提高社会公众对广东省地理标志具体产品及分布情况的认识。展区结合珠江流域以西地区11个地市的地理标志产品和文化特色,设置了相关历史文化展板,详细介绍该区域39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及茂名、清远、江门三地地理标志特色镇建设情况。多形式、重体验打造了展示展销会,提供了广东地理标志产品展示推介的新舞台。
  地方“土特产”同台亮相引领热潮
  据了解,茂名现有白糖罂荔枝、储良龙眼等8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茂名荔枝、高州荔枝、高州龙眼等11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3家企业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
  增城丝苗米、清远鸡、阳江豆豉、新会陈皮、白蕉海鲈、石湾玉冰烧酒……展会现场,省内优质地理标志产品琳琅满目,品种丰富、品质优良。此外,11个地市市场监管局推荐的代表企业参与了展销,展示了广东各地的地理标志产品。茂名作为本次活动东道主,产自各区(县级市)的特色农产品同台亮相。在专设的“信”字号展区人头攒动,嘉宾、游客、市民前来体验、品尝茂名“土特产”。近年来,茂名打造了具有茂名属性、代表诚信品质的“信”字号公用品牌,构建“两标一码一单”品控溯源体系,加快标准制定工作,全链条提升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认可度。
  “土特产”的集中亮相,让市民在展区内逛得舒心、吃得开心、买得尽兴。“平时主要上网买其他地方的特产,这次在家门口就有省级展会,产品质量看得见摸得着,物美价廉,抓住机会多买点。”市民陈先生现场购买了檀香、茶叶、米粉等产品,收获满满,为活动点赞。“对于企业来说,带着产品参加展会,得到了‘湾区认证’,产品更容易走向湾区、走向各地。”得到认证后,广东深融生态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许粤胜对产品拓宽市场充满信心。产品质量体系的建设,促进了“土特产”向优提质。“市场要求越来越高,产品也要创新。我们联合了高校技术团队研发番薯从育苗到种植再到加工,逐步形成产业链,不断进步应对市场‘内卷’。”电白区甘薯高质高效示范基地项目实施单位代表张清告诉记者。
  地标产品与地方文化融合呈现
  26日19:30-21:00,地理标志产品线上电商直播推介火热开播,人气主播讲述特色产品的特点及制作工艺,让世界各地的网友及消费者更好地了解这些产品的价值,助力更多广东地理标志产品从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
  当天晚上,展区内还将进行地理标志产品展演,各企业代表动情讲解增城丝苗米历史文化传承的感人故事,介绍高州桂圆肉、化橘红、阳江豆豉、南庄大包等特色产品,举行特色文化表演,尽情展示区域文化的特色与魅力,进一步引动展会热潮,让市民在逛展中感受浓墨重彩的文化内涵。
  本次活动是一场地理标志产品的品鉴盛宴,更是一次文化和经济交流的盛会,进一步扩大了广东地理标志产品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为“百千万工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乡村振兴和地理标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