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区小良镇覃社村利用60多亩“撂荒地”种植药材

盘活“沉睡”土地成为南药基地


  村民在改造好的撂荒地上进行种植南药。 通讯员 林珊华 摄

■记者 杨珮珮 通讯员 林珊华
  本报讯
电白区小良镇覃社村发生了一个新变化:闲置多年的撂荒地,“变身”成绿油油的南药种植基地,还被统一流转、统一种植。“沉睡”多年的撂荒地被重新盘活,给村民增加不少收入。
  “过去由于种地效益不高、村里的人外出打工等原因,村里的田地变的无人问津,慢慢地就变成了撂荒地。”覃社村党支部书记李贵兴说,为找对发展路子,村干部针对土地撂荒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把脉,并积极了解相关政策。经过考察和研讨,他们将目光锁定在“既好种,又好卖”的南药作物上。去年以来,村子将撂荒地整治与南药种植项目相结合,建成了60多亩的南药种植基地。
  驻村第一书记杨学智表示:“我们采取‘党支部+联合社+农户’的思路,积极引导100多户村民将60多亩撂荒地流转给村里的经济联合社,由联合社进行集中整治,分类种植三叉苦、广藿香等南药产业。南药种植项目的实施,给村集体经济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其中广藿香将在11月份收获,预计产值将近15万元。在种植南药期间,同时也间种南瓜、饭豆等其他作物,逐步将‘撂荒地’变成南药种植‘致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