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电白区黄岭镇盘活资源发动乡贤打造乡村微工厂,吸引外出打工的“妈妈”回乡就业
工厂建在家门口 带娃上班两不误


“妈妈们”在家门口就业。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俊明 通讯员 杨方宁
本报讯 走进电白区黄岭镇白石村的布莱达纺织品有限公司,明亮宽敞的车间里,一排排缝纫机排列整齐,“嗒嗒嗒”响个不停,70多名员工坐在缝纫机前,有年轻人也有中年人,大部分都是妇女,忙着缝布料、剪线头、缝边、压线头等工艺,赶制烘干机的防护罩。
据了解,布莱达纺织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以加工烘干机防护罩为主的代加工企业,以来料加工、订单生产经营方式为主。总公司广东天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成立20多年,总部设在中山,是一家从事智能家居电器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主要是生产悬挂式烘干机,产品远销国内外。在当地乡贤的穿针引线下和黄岭镇政府、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动员下,该公司于2023年在当地创建子公司,打造“乡村振兴车间”,将部分干衣机布罩、各类电器产品防尘罩、帐篷、户外天幕等产品的加工生产放到子公司生产,年产值达1500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实施“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对于黄岭镇属较偏远地区乡镇来说,农业企业和规模以上工业、批发零售业是乡村振兴的主推手,但是类似布莱达这种规模以下的小微加工企业在这样的地区发展,也正在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黄岭镇有这样的中小微加工企业30多家,大多以加工皮具、纺织品、手机套为主,带动800多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车间经济运营良好,在乡村振兴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实现了村民就地就近就业,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
今年35岁住在白石村的李女士说道:“孩子还小要带娃,这厂房离家近,时间自由,空闲时间可以在工厂做点兼职,都是按件计工资,一个月能赚两三千块呢。”
“把工厂建在家门口,吸纳了许多群众就业,就业灵活,年轻人可以兼职,在家带娃的妈妈也可以干,家里的大人们无需出远门,也能很好照顾老人和小孩,同时还能实现较稳定的收入。”万鸿裕手袋厂负责人温振其说,工资按件计算,工人一般每月能拿到3500多到6500元的工资,现在订单很多,还需大力招聘工人。
近年来,黄岭镇充分盘活资源,以镇、村党组织为引领,多方联系外出发展的乡贤,整合乡贤创业的人才、资金、项目等优势,盘整全镇可利用土地,通过“支部+村庄+公司+农户”发展模式,激发党组织活力,引领人才回乡创业发展,同时推动当地有基础的合作社向“乡村工厂”发展,积极推进“乡村振兴车间”建设,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特别是大力推行“让妈妈回家”项目,鼓励外出打工的妇女回到家乡就业,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黄岭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依托人才驿站,探索开展各项劳动技能培训,切实提高群众技能,千方百计为妇女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扩大就业容量、拓展就业渠道,让她们在市场内卷的竞争中抓住机遇、找到新途径,实现就近就业创业梦想,让越来越多的妈妈回到孩子和老人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