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粤西科研基地)

试验田亩产达1530斤 助推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 黄林明 邱秋梅 陈土婵
  本报讯 7月6日上午,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粤西科研基地)试验田,成功收获首季水稻。这标志着杂交水稻研究在粤西地区取得了重要突破,将为我市水稻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当天上午,在位于茂南区金塘镇牙象村的一片稻田里,阳光打在金黄的稻穗上,闪耀着丰收的光芒,像是一片金色的海洋,让人眼前一亮。稻田里弥漫着稻香,让人沉醉其中。水稻收割机正忙碌地穿梭在田间,不一会儿工夫就收割完一片稻田,工作人员忙于打包装袋,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据了解,粤西科研基地试验田是去年茂南区重点引进的“百千万工程”项目,由广东景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同打造,试点种植了6个品种的杂交水稻,共计200亩。基地负责人邹亚谋表示,当日收割的11亩水稻品种为珞优9348,亩产达到了1530斤左右,稻谷结实率高,十分饱满。其余品种也将在近期陆续成熟,预计2周内可完成全部收割工作。
  对于此次的丰收,邹亚谋认为源于该项目充分利用了金塘镇的独特地理优势和武汉大学的技术优势,两者相结合,最终实现水稻高产丰收。该项目的丰收将促进茂名水稻种植向优种、优质方向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做强茂名水稻产业,并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