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聚焦“百千万”发力县镇村
全国党媒“荔红时节看茂名”采风活动,实地探访茂名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文/图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莹莹 李颜东 吴昊
荔红时节,茂名大地处处鲜果飘香。在“中国荔枝第一镇”高州根子镇,红荔俏挂枝头,荔枝房拔地而起掩映其间,呈现出如诗如画般的乡村美景;“中国李乡”信宜钱排三华李采摘正当时,吸引着八方来客,激活美丽经济;第二届全国党媒“荔红时节看茂名”采风活动媒体大咖走进茂名,聚焦“百千万工程”的茂名实践……
去年11月5日至6日,广东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在茂名召开。这是广东省部署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的第一次现场会,是对茂名工作的巨大肯定、巨大鼓舞。
头号工程,头号力度。近年来,茂名抢抓机遇,坚定不移把实施“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建设宜业宜居和美乡村,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合力奏好“协奏曲”、共绘“一张图”。茂名正在成为全国了解广东“百千万工程”的一个重要窗口。
此次采风活动,60多位媒体大咖走进基层,持续关注茂名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中的生动实践、鲜活故事,全方位展现茂名勇立潮头、奋楫扬帆的奋进姿态。
大抓产业 持续壮大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县域强则全省强。实施“百千万工程”,必须让县域这个重要支点强起来,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
茂名市委对各区、县级市、经济功能区分别明确发展定位,在高标准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发挥县主战主抓作用,下大力气舞起县域经济这个“龙头”。
县域兴,发展产业是关键。采风团走进欣旺达电白生产基地(欣捷安),在现场可以看到技术人员正在熟练地操作设备,有条不紊地完成生产任务,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这座从签约到量产仅用一年时间建成的现代化工厂,是茂名市和电白区近年来最为高效的招商引资成果之一。
据了解,欣捷安项目规划总投资达40亿元,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与制造,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车身控制器(BCM)、整车控制器(VCU)等核心部件。项目一期已于去年12月底正式投产,二期预计将于今年7月份全面完成建设。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一个高度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新能源产业园区将在这里崛起,成为汽车电子智能制造的标杆。
另一边,广东长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建设也在加快推进。广东长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数智化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聚焦于数字政府和产业数智化两大领域。该项目将建设包括公司总部、智慧城市与工业互联网研发中心、产业孵化中心以及学生数字化智能化实习实践及科普中心等“三中心”在内的综合性项目。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极化和人才吸引的良性互动,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和人才集聚效应。
当前,茂名市正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制造业五链延展提升工程、中小企业扶壮工程、重大平台提能工程、营商环境攻坚工程等四大工程,着力构建“3336”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五链共建”成为推动茂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包括“茂名石化”升链、“零碳产业园”建链、“欣旺达电白基地”延链、“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拓链、“华南钛谷”壮链等五大链条的建设。
因地制宜 全力提升城镇建设能级
镇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纽带,镇域活则全县活。增强镇域联城带村功能,是茂名打造景美业兴共富示范群的“秘密武器”。
茂名有104个涉农镇(街)、1699个涉农村(居),农村户籍人口占比近六成。广阔的城乡空间,独特的“趁墟”市井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产业和群众基础,蕴藏着极大的潜能。2022年以来,茂名启动实施“百墟千村振兴计划”,推动各区(市)充分发挥乡镇联城带村作用,依托本土资源,分别打造独具特色的茂南油城墟、电白沙垌香街、信宜窦州墟、高州高凉墟、化州杨梅墟、水东湾新城疍家墟等6个示范墟以及6个示范群,以点带面推进县镇村建设。在茂名市委推动下,独具特色的“墟文化”百花齐放,特色产业稳步发展,示范墟各展其长,蹚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
采风期间,媒体大咖们走进油城墟、高凉墟、疍家墟,了解高凉菜的历史文化与传承创新,感受疍家风情,学习墟村联动、联农富农的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成功经验。“没想到这里这么美!‘墟文化’别具特色,不仅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给百姓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地方。”一行媒体人不禁啧啧称羡。
南海皮鞋、石鼓渔网、合江丝绸、怀乡竹编、长坡制衣、岭门电子……“百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茂名市坚持做专做精专业镇、做优做美特色镇,一批有镇域产业特色的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走进公众视野。如今,各镇正努力在“百千万工程”这个赛场大展拳脚、干出成绩。
立足资源 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在信宜市钱排镇双合村,一江碧波映衬岸边整齐精致的农房,远处重峦叠嶂风光秀美。当地的农产品如大芥菜、深薯、芋头、竹笋,还有三华李小苗,都成了游客的“抢手货”。去年,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发布,茂名有2市7镇59村入选,双合村就是其中之一。
当日,采风团走进信宜双合村和三华李主题公园,尽情享受当地风光。据悉,三华李主题公园以三华李为主题特色,引入高速公路服务区景区化的概念,将云茂高速停车区、三华李主题公园和细寨村畅通连接,打造广东省首个“农交旅融合乡村振兴项目”,用心留住客流、留住人气、留住消费。
产业振兴是强村富民的关键一招。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一篇篇“土特产”大文章一挥而就。近年来,针对荔枝、龙眼、沉香、化橘红、三华李、罗非鱼以及高凉菜等特色产业,茂名重点打造“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推动其从“卖原料”转向“卖产品、卖品牌”,做长做强产业链,从小特产走向大产业。
千年化橘红,一部南药史。在化橘红博览馆,采风团深入了解化橘红的文化、历史、经济价值,以及化州如何着力写好“土特产”文章。2023年,化州市化橘红种植面积超13万亩,以化橘红为原料研发的产品达100多种,包括药品、食品、保健品、工艺品等多个领域,从业人员近35万人,全产业链产值超100亿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源。
和美乡村不仅要宜业,更要宜居。在高州根子镇柏桥村,乡村整洁的农家小楼点缀在荔枝林间,呈现出如诗如画般的乡村图景。乡村农房怎么盖、怎么盖得好?茂名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农房规划建设管控“二十四字”工作机制,即“一户一宅、建新拆旧、带图审批、现场办公、管好工匠、管住材料”,持续塑造特色乡村风貌。
柏桥村是茂名有名的荔枝专业村,分布着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中国荔枝博览馆以及中国荔枝产业大会会址,还有一个被传颂了千年的柏桥村古荔园。
“原来荔枝有这么多品种。”“荔枝的历史原来可以追溯到这么久远!”“第一次逛荔枝博览馆呢!”媒体大咖们纷纷表示通过参观,自己对中国荔枝产业的发展历程及成就有了全面的了解,对茂名荔枝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给予了高度评价。
据中国荔枝博览馆数据,2023年全年接待游客达到60多万人次,乡村旅游越来越旺。目前,柏桥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广东省文
化和旅游特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