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百千万工程·茂名观察
以“小”促大,特色农业赋能乡村振兴
朱尧(化州)
据茂名日报报道,茂南区镇盛镇为有效解决撂荒地、小四园、疏残林等问题,依托地域优势,着力打造艾草产业链,积极推进“百千万工程”南药艾草种植基地的建设,旨在打响镇盛南药艾草品牌,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庭院党建”的方式,镇盛镇激发了“庭院经济”的新动力,有效带动了周边村民种植艾草,实现增收致富。
这种以小促大助力乡村振兴的例子,在我市并不鲜见。例如,化州的化橘红,一枚小小的青果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化州深入挖掘化橘红的千年传承,已有30万果农参与种植,从散种发展到万亩种植基地,全域种植面积达10万亩,将化橘红培育成为乡村振兴“一乡一品”的龙头产业之一。电白区的南药产业也崭露头角,成为当地增收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总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其中沉香种植面积约12万亩,藿香、广金钱草、金花茶等中药品种实现规模化种植。信宜则以“中国李乡”闻名,种植面积达35万亩,年产量超过30万吨。
我市积极推进“百千万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吸引了新华社、国际媒体和外国网络媒体的关注。他们组成参访团,深入茂名,品荔闻香,亲身感受荔枝之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成效经验。我市实施的“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产业提升行动,已形成荔枝、龙眼、三华李、沉香、橘红、罗非鱼等优势产业,全链条年产值逐年攀升,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
这些产值和收益的背后,是我市各地特色产品的贡献,它们早已融入百姓生活。这些产品多年前已有农户种植,但未能形成规模。近年来,我市以乡村振兴为引领,实现“百千万工程”特色产业种植规模化与高效化,构建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格局,助力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通过充分调研市场,出台鼓励措施,在规划、信心、技术、资金、机械作业和销售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搭建高质量平台,激励农户积极参与种植,提高种植规模、农业水平和农产品竞争力,为农村繁荣和农民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我市广大农户在政府和相关部门引导下,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成为乡村振兴建设中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我市坚持以民为本,让群众唱主角,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民携手共创共建共享。地方党委政府、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为人民服务,将群众的创新创造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这是我市乡村振兴稳步推进的重要保证与关键之一。
当然,乡村振兴与“百千万工程”的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将特色地方经济做大做强也需时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将更多地方特色产品培育成“一乡一品”的支柱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将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乡村振兴的步伐更加坚定,经济发展的道路更加宽广,推动我市经济实现高质量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