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专业化”成为社区工作者的常态


羊丹(化州)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为培养一支业务精良、服务专业、群众满意的的职业化、专业化的社区干部队伍指明了方向,要着眼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要,不断健全完善社区工作者选拔、培育、使用、管理各个环节,让专业化成为社区工作者的常态,不断为基层发展注入“智动力”。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社区工作者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其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着社区治理的效能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专业化”正日益成为社区工作者履行职责的基础、提升社区服务质量的关键、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前提。然而,当前社区工作者队伍普遍面临着专业素养不足、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一方面,社区工作者的选拔和任用往往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导致部分工作者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内容繁杂,任务繁重,难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专业学习和提升。
  作为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骨干力量,社区工作者直接关系到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只有具备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社区工作者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更好地提供符合居民需求的服务、更好地应对社区治理中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要“严选”,通过建立专业选拔机制,完善社区工作者的选拔机制,注重考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确保选拔出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优秀人才;要“精育”,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的培养体系,定期开展精准化、精细化专业技能培训,确保具备胜任社区工作的基本履职能力;要“细用”,通过创新考核方法、建立晋升机制、丰富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路径等方式为社区工作者提供职业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并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工作,为社区工作者腾出更多时间、精力用于服务居民群众;要“优管”,通过设立岗位津贴、绩效奖励等方式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进一步加大关爱力度,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增强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认同感和荣誉感,让社区工作者进得优、留得住、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