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举办2024年度非遗传承人和管理人才培训班

让非遗传下去、深扎根、结硕果


培训现场。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黎雄摄

  本报讯 5月30~31日,我市举办2024年度非遗传承人和管理人才培训班,来自全市各地100多位非遗传承人参加了培训,为非遗传承发展赓续力量,让非遗更好传下去、深扎根、结硕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从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非遗保护事业在全社会全面展开新篇章。本次培训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全面提升我市非遗保护传承梯队建设,培养更多优秀非遗人才,充分发挥非遗在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
  培训期间,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宋俊华与学员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法规的政策解读;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民俗”组的召集人陈忠烈与学员分享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产业发展的创新案例,以及如何申报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传承项目等培训内容。
  参训学员纷纷表示,本次培训“干货”很足,收获满满。今后,他们将结合实际,学以致用,用心探索非遗新思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展示非遗文化的魅力做出贡献。
  据了解,过去一年,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创新思路,真抓实干,非遗保护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一是积极挖掘非遗项目和加强人才培育,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数量大增;二是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持续开展各类活动,推动非遗走进社区、校园、服务区、图书馆等,将传统民俗文化、非遗美食、非遗技艺充分融入人民群众生活;三是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在“传承、提升、培养”上下功夫,做好非遗技艺保护传承工作,培育更多非遗工匠,动员传承人建功立业,将非遗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农耕文化保护相结合,让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更好助力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焕发新光彩。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陈珍珍
通讯员 廖启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