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市朱砂镇

厚植生态优势 激发绿色效益


朱砂镇是南华李种植大镇,南华李种植面积约1.5万亩。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黎雄摄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邓巴烽陈美任通讯员高干信组讯
  和美乡村,绿意盎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效益。在信宜市朱砂镇,一幅生动的绿美画卷正徐徐展开。驱车从包茂高速信宜市朱砂镇出口下来,一路往黄华江方向,沿途的镇圩、罗林村、盘龙村等地,皆被绿意所覆盖。这里不仅是“推窗见绿、开门见景”的真实写照,更是信宜市厚植生态底色,大力推动绿美建设的一个缩影。
  走进朱砂镇圩,道路两侧绿树成荫,花坛中各类鲜花竞相盛放,原本圩街单一的绿植改变成了以绿为主,花卉点缀,变得更美了。据了解,朱砂镇自乡村绿化工作开展以来,共发动乡贤、党员、团员、志愿者等开展义务植树、认捐认种110场次,在道路两旁、桥边、河边种绿补绿1280株,新增1563平方米草地,摆放盆栽2536个,栽种花卉417平方米,形成了罗汉松景观带等,全镇呈现出处处是绿意、处处是美景的绿美画卷。
  碳汇林:含绿量转化为含金量
  继续往里走,来到该镇罗林村,这里群山环绕,绿浪排天,一棵棵笔直高耸树木扎根在山上,长势良好,它们造就了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一定要将罗林村集体经济收入提升去,带着罗林村的百姓一起奔小康。”这是黄昌勇担任村党总支部书记后心里想得最多的事。当听说罗林村被定为碳汇交易试点,黄昌勇立马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群众中进行宣传,对村民们最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如什么是碳汇林、如何交易、如何分配收益,对照村民的林权证进行一一登记核实,争取村民的配合。
  另一方面,该村积极配合信宜市发改委和林业局、第三方公司深入到人迹罕至的碳汇林进行数据收集,林相测定。碳汇交易就是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作商品来进行买卖,需要减排的企业会获得一定的碳排放配额,成功减排可以出售多余的配额;超额排放则要在碳市场上购买配额抵消自身排放。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罗林村委会完成茂名首宗林业碳汇交易,二氧化碳交易量达10178吨,为该村委会带来村级集体经济收益68.19万元,实现了生态价值转化经济价值的突破。
  土特产:绿色小果拓宽致富路
  走进盘龙村赖宣昌的果园,一串串南华李挂满了枝头,赖宣昌正在为果树施肥,他果园的早批李果已陆续成熟,即将大量上市。据悉,朱砂镇盘龙村、罗林村大力发展南华李产业林,推动“绿美+”产业融合发展。赖宣昌是盘龙村南华李种植大户,他外出向大师学到技术后,先把技术传授给党小组内的3名党员种植户,通过示范引领、多点发力,积极带动周边农户参与南华李的种植,帮助农户们提高种植水平,共同推动南华李产业的发展。
  如今,盘龙村南华李种植规模有1200多亩,是朱砂种植面积最多的村之一,预计今年盘龙村南华李产量达62万斤,全镇南华李种植面积约1.5万亩,预期今年产量近1万吨。
  乡村游:以绿点缀乡村旅游
  在盘龙村委会门前的路边候车亭上,有一幅“绿化示意图”,示意图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相关规划、植绿点、树种等信息一一标示出来,党员干部对着示意图推进工作,实现挂图作战、对表推进。今年以来,盘龙村组织发动各方力量在盘龙寨至电站沿路种植了香樟、铁冬青等1307株。
  沿黄华江而上,抵达怀乡虎跳峡,这里被誉为“小三峡”,四季景色各异:春天山花烂漫,夏日绿荫清凉,秋季层林尽染,冬季峡谷幽静深远。未来,虎跳峡将发展为集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吸引众多游客。
  从虎跳峡的壮丽景色中离开,沿着信宜的自然风光带继续前行,便能步入另一片生态的瑰宝——平塘马安竹海。这里是一片翠绿的生态宝地,拥有3.5万亩的毛竹林。阳光透过竹叶,洒下斑驳光影,竹叶随风轻摇,发出沙沙响声,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马安竹海不仅是竹林,也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游客可以徒步、观光、摄影,体验“农文旅”结合的特色项目,如竹林风流酒、氹仔鱼、特色民宿,以及竹筒饭、竹筒酒等美食。此外,这里还是生态教育的绝佳场所,让游客了解竹子的生长特性,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