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责任扛起青年担当 用奉献镌刻青春意义
——记高州市根子镇社工站站长林裕超


林裕超走访慰问困难家庭。
本报记者 欧梦霞
他踏遍根子镇的东南西北,只为把温暖送到每一个光照不到的地方;他走进每户困难家庭,只为托起生命的希望。他就是高州市根子镇社工站站长林裕超。
年仅26岁的林裕超扎根家乡高州根子,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社会救助一线,多年来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用责任扛起青年担当,用奉献镌刻青春意义,用行动唱响青春旋律,传递社会正能量,为好心茂名的弘扬与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初出茅庐 大学毕业返乡当社工
一颗种子从播种到发芽开花要多久?林裕超的答案是三年。
18岁到21岁,是林裕超的社工梦生根发芽的时期。“本来只是参加学校要求的社会志愿实践,没想到竟会成为我未来就业的坚定信念。”说起这段经历,林裕超不无感慨。
时光倒流回到2016年,此时刚进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就读的林裕超只是个懵懵懂懂的少年,为了拿到学分而参加社会志愿实践活动,并不清楚这些实践到底有什么意义。然而,当他跟随着社工们前往探望困难家庭、特殊人群,看到那些因贫困、疾病等原因而千疮百孔的艰难命运,他的心灵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回去之后,他开始思考社会实践的意义、社工的意义,以及他要怎么样才能尽可能地帮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群。答案并不清晰,但好像有一颗种子悄悄在心底扎根,以待有朝一日破土而出,发芽开花。
林裕超开始加入平安志愿者,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参加社会实践,不是为了完成学校任务,而是真真切切地想为身处困难的人群带去自己微弱的光亮与温暖。日复一日,那个帮助他人的社工梦想慢慢发芽。毕业前夕,林裕超放弃留在广州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成为双百社会工作站茅坡服务点负责人,从事民生兜底工作。凭借着无私奉献的满腔热忱和高超的社工服务水平,林裕超成为了根子镇社工站站长,获得优秀组长、优秀社工等荣誉。
坚守善良 想方设法排除他人苦难
“社工苦,当社工站站长更苦。”林裕超坦言。
早出晚归,风雨无阻,薪资低下,这些都没有压垮林裕超,让他感到“压力山大”的往往是看到困难人群的困境,却不知如何做才能最大可能地帮助他们。
林裕超开始努力提升自己,每日繁忙的工作之后,他总是亮起一盏台灯,认真钻研最新救助政策,研究救助办法,笔记记了一本又一本,资料整理了一沓又一沓,付出无数汗水只为在帮助别人的道路上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梁叔一家住在狭小的出租房,五口人仅依靠困难救助金和打零工的稀少工资过活,生活困苦。林裕超在走访排查时第一次走进梁叔的出租屋看到,他们的家庭条件困难,房屋内窗玻璃也破了。林裕超立即将情况上报,并联系师傅上门修缮门窗,安排社工送上厚厚的棉被及御寒衣物,帮助梁叔一家平安过冬。临别时,梁叔满含热泪地握住林裕超的双手,哽咽地连连道谢。
参加社工工作已多年,看过许多人间冷暖,林裕超却始终坚信善良的力量。他走访排查,实现全镇父母亲达到退休年龄的残疾人100%低保救助;他努力沟通对接亲属及社会力量,确保残疾人士得到妥帖的生活照顾;他带领社工上门帮助困难人群剪头发、搞卫生,与他们聊天谈心,做他们的贴心人……
“这条道路很艰难,压力非常大,但每当看到他们久违的笑脸,我就知道我的付出是有意义的。”阳光下,林裕超目光坚定,眼睛闪闪发光。
服务家乡 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五一小长假,正当大家都忙着出游、聚餐、玩乐的时候,林裕超正忙着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随着柏桥讲堂、柏桥线路的日益火热,越来越多的游客及资源流入根子,这是根子镇腾飞的重要机会。”林裕超说道,“临近荔枝季,根子镇即将再次迎来万众瞩目的时刻。我们最近一直在对接上级部门、村居委会、相关商会等,探索社工站在服务根子发展的运作新模式。”
生于斯,长于斯,林裕超对这片高凉大地爱得深沉。当社工是为了帮助家乡的困苦人群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可同时他也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家乡发展起来,就业机会更多了,民生保障更完善了,那些生活在贫困中的人才有可能真的从艰难困苦中走出来,走上阳光灿烂的康庄大道。他不断寻找机遇,探索“社工站+”模式,链接各方资源,只为让他热爱的家乡更加繁荣发展,只为让他深爱的家乡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生逢盛世,青年可为。扎根社工站的基层平台,我将以青春之我书写不凡的时代答卷,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林裕超铿锵有力的话语传遍山谷林间,久久回荡。
前路漫漫亦灿灿,林裕超将坚定不移地走在服务家乡的道路上,持之以恒做好民生兜底救助工作,不断增加居民幸福感,为推动根子镇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