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宝寻“龙”记》连环画②


  28.“嗨哟,嗨哟……”村中年轻力壮的成年男子都会来参与摇花船。星辰告诉荔宝,摇得越卖力,好运便越多。

  29.最能体现年例的人情风味就是“宴客”部分。人们宰鸡杀猪设宴招待亲朋好友,不论是否相识,一律热情款待。俗称“吃年例”。

  30.年例宴席上菜顺序也有讲究,头道菜通常是“炒粉丝”,称为“起粉”。接着鸡、鸭、鱼、虾、扣肉等大盘菜接二连三上桌。当桌上的年长者宣布“起筷”(有喜事快快来之意),这时大家一起响应,尽情享用。

  31.荔宝对桌上的一道菜品很感兴趣,问:“这道菜叫什么?”星辰说:“大头菜焖五花腩,我爷爷最喜欢吃了。”

  32.老爷爷说,这是年例宴上特色菜之一,传说冼夫人屯兵驻扎于曹江一带,因行军需要,冼夫人令部队种大头菜,并腌制分给将士们携带在身,方便行军食用。

  33.老爷爷像个美食家一样娓娓道来:五花腩,选料当地土猪。将大头菜用水洗净,切小段,腩肉切成中等肉块,放置瓦煲慢火焖炖……

  34.荔宝手指着茶台上点着的香说:“这是什么香味呢?”星辰说,那是用沉香做的香,随即拿出自己口袋中的沉香香囊给荔宝闻闻。

  35.“传说在岭南古时有瘴毒为患,冼夫人军中将士均随身携带一个以沉香为主的‘金疮药’囊包,既能避瘴毒又可疗战伤。”星辰话音刚落,荔宝的手链中第二颗珠子亮起了橙色。

  (科普知识)沉香,又名白木香,是名贵中药材之一,明清时有“一寸沉香一寸黄金”的说法。电白是“中国沉香之乡”,拥有丰富的沉香资源,其采香、理香、用香底蕴深厚,工艺娴熟。电白沉香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唐代,其时被称作“宫廷御香”和“电白贡香”。(摘自《中国国家人文地理·茂名》) 2022年,电白沉香制作技艺入选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36.吃完丰盛的年例宴,客人便可以四处“睇年例”了。“睇”是粤语看的意思。年例期间,茂名各地做“傀仔戏”,并举办舞狮、舞龙、打功夫、游灯等丰富的文化节目,好“睇”又好玩。

  37.小孩子最爱“睇”傀仔戏。星辰拉着荔宝的手穿梭在戏场内外,看着小小的木偶在一根线的操纵下,完成一台精彩的戏,让荔宝大开眼界。

  38.“百越尊崇为圣母,千秋巾帼问谁同,三朝辅主留晖远,唯一好心报国忠……”木偶戏表演者一开声,喧哗的人群立即安静下来。这是《冼夫人传奇》的开幕唱词。随着唱词一出,手链上的第三颗珠子亮起了黄色。

  (科普知识)高州木偶戏,民间称“傀戏”“鬼仔戏”。高州木偶戏属杖头木偶,是一种融汇了雕刻、服装制作、木偶表演、剧本、曲调、音乐伴奏等元素的民间戏剧艺术。相传于明朝万历年间传入高州,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摘自《茂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2006年,高州木偶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39.“冼夫人功勋卓著,先后被七朝君王敕封。她忠义为国,致力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发展岭南经济,《隋书》《北史》等正史均为冼夫人立传,《资治通鉴》多处有关于冼夫人的记载,冼夫人对岭南社会稳定贡献不可磨灭,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她的光辉事迹还写入了木偶戏唱本里,深受群众欢迎。”老爷爷自豪地说,高州木偶戏还曾出国巡演,把冼夫人文化和精神传到国外。

  40.传统的年例还有很多民俗活动。花灯巡游,一盏盏花灯,代表着一个个愿望,向往着丰收与喜庆。

  41.舞狮。雄壮灵动的金狮之舞,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祈盼。

  42.舞关刀。从守乡护民到保家卫国,武术表演成为年例中常见的表演项目之一,已经是一种家国情怀的载体。

  43.“年例尾”。入夜时,沙田村民点燃火把从大园坡上迎接花船回村庙,田野出现壮观的“火龙”。大人小孩手拿自制的火炬跟随队伍游火把,浩浩荡荡回到各自的庙宇。

  44.午夜时分,村民们进行烧“花船”活动,意为将封在纸船中的妖魔鬼怪全部烧死,寄寓驱邪避恶、以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至此,一年一度的“年例”结束。

  45.从做年例,吃年例,到睇年例……各种热闹,各种精彩,让荔宝深深感受到茂名年例的热闹喜庆。他问老爷爷,还有哪里的年例与冼夫人关系最密切的呢?

  46.老爷爷告诉荔宝,曹江帅堂圩年例是当地最为隆重的。相传当年冼夫人在高凉古镇曹江立帅堂、布军营、建令堂,每年正月十五杀猪宰羊闹新春,犒劳三军,这一习俗沿袭至今。

  47.老爷爷说,冼夫人精神流传千古,对岭南尤其是粤西地区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如今供奉她的庙宇主要分布在我国岭南沿海一带的广东茂名、湛江、阳江市以及海南省、广西的北流等各地的城镇和乡村,以及海外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千百年来形成了独特的冼夫人信俗文化。

  48.为了让荔宝和星辰实地了解冼夫人文化及其精神内涵,老爷爷决定带他们到高州冼太庙和冼太夫人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参观。

  49.第一站,他们来到高州冼太庙。刚到冼太庙门口,骑着骏马、一身戎装、英姿飒爽的冼夫人塑像映入眼帘。

  50.这里常年香火不断。香火缭绕中,前来拜谒的各地群众烧香礼拜,念念有词向冼夫人诉说自己的心愿。在香火中,荔宝手链上的第四颗珠子悄悄亮起了绿色。

  (科普知识)高州冼太庙,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和清同治年间先后重修,共三路四进,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东路是潘仙祠;西路是昭忠祠,现作冼夫人纪念馆;中路由前门、中殿、正殿及纪念冼夫人丈夫冯宝的冯公庙(即后殿)组成。高州冼太庙保存有大量的碑刻、对联、牌匾,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华文化传承基地。(摘自《中国国家人文地理·茂名》)

  51.正殿供奉“冼夫人神像”,星辰告诉荔宝他的乳名叫“太恩”,因为爸爸妈妈在他满月时抱到冼太庙“拜冼太”,取有“太”字的乳名,以求冼夫人保佑。荔宝说:“那我的乳名叫‘太宝’。”两人相视而笑。

  52.后殿是冯公庙,供奉着“和合神”。冼夫人和其丈夫冯宝被民间称为“和合神”,据说夫妻吵架会去拜“和合神”。山歌传唱“谁人夫妻不团结,来拜冯公和合神;冯公就在冼太庙,奉请就到我坛心”。

  53.荔宝好奇地问老爷爷:“不是说有很多冼太庙吗?除了高州冼太庙,还有其它特别一点的吗?”老爷爷说,那得说说雷垌冼太庙了,那里有一个特别的民俗日子——“冼太回娘家·更衣节”。

  54.每年农历十一月十四日,迎接冼太的队伍从雷垌冼太庙出发,直奔高凉古城旧城,举行开庙门仪式,恭请冼太回娘家。

  55.在锣鼓、醒狮的开路下,进入雷垌地界,由雷垌外嫁女,陪伴姑太一起回娘家。晚上,雷垌冼太庙庙门紧闭,经过行礼,颂读祝文之后,为姑太神像进行沐浴更衣。

  56.第二天上午,锣鼓响起,醒狮起舞,在主祭司仪的带领下,向冼夫人神像行跪拜礼,祈愿国泰民安。

  57.下午,在娘家人的陪伴下,冼夫人像再次被请上花车,返回长坡旧城冼太庙,“冼太回娘家·更衣节”圆满结束。

  58.第二站,老爷爷带着星辰、荔宝来到了茂名滨海新区电城镇山兜冼太夫人故里文化旅游景区,隋谯国夫人冼氏墓便在景区内。随着对冼夫人文化的深入了解和认识,荔宝手链上的第五颗珠子亮起了青色。

  (科普知识)冼夫人为百越俚人首领,她致力于民族和睦、维护国家统一,为保护岭南地区的社会安定和促进岭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隋开皇十年(590年),冼夫人以平定王仲宣叛乱有功,被隋文帝册封为谯国夫人。   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始建于隋朝,唐、宋、明、清均有重修,墓城内保存了较多的隋代建筑遗迹,是广东考古发现的第一个隋朝墓园建筑实例。2013年,隋谯国夫人冼氏墓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珍贵的文物旅游资源。(摘自《中国国家人文地理·茂名》)

  59.荔宝问老爷爷:“这里还有冼夫人故事听吗?”老爷爷微笑地点了点头,为他们说起了“冼太嬷探四邻”的故事:相传从农历正月十八至二十一,人们护送着冼太嬷神像,巡视四野的村庄。